时间: 2025-04-30 13:51: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51:26
“披甲”字面意思是指穿戴盔甲,通常用于军事或古代战争的语境中。基本含义是指战士或武士在战斗前穿上防护装备,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披甲”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披”意为穿戴,“甲”指盔甲。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它更多地被用作比喻,指代准备应对挑战或困难。
在**文化中,“披甲”常与勇敢、忠诚和荣誉等价值观联系在一起。在古代,战士披甲上阵被视为一种荣耀,而在现代,这个词常用来形容面对困难时的决心和勇气。
“披甲”这个词给我带来一种庄严和英勇的情感反应。它让我联想到古代战士的坚定和无畏,以及他们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用“披甲”来形容自己在面对重要考试或工作挑战时的准备状态,表达一种决心和勇气。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披甲的勇士,踏过千山万水, 心中的火焰,照亮前行的路。”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古代战士披甲的雄姿;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史诗般的背景音乐,增强“披甲”带来的庄严感。
在英语中,“披甲”可以对应为“armored”或“clad in armor”,在不同文化中,这个词都与战斗和保护有关,但具体的使用和联想可能有所不同。
“披甲”这个词在汉语中不仅是一个描述古代战士装备的词汇,更是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词语,代表着勇气、决心和准备。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描述面对挑战时的态度和行为。
1.
【披】
(形声。从手,皮声。本义:引柩帛) 古夹具。即用在柩车两旁牵挽的帛。
【引证】
《说文》-披,从旁持曰披。 、 《礼记·檀弓》。注:“披,柩行夹引棺者。”-设披周也。 、 《周礼·司士》。注:“柩车行所以披持棺者,有纽以结之,谓之戴。”-执披。 、 《仪礼·士丧礼》-执披者旁四人。 、 《仪礼·既夕礼》-设披。
分开;裂开。
【引证】
《左传·成公十八年》。注:“犹分也。”-而披其地。 、 《左传·昭公五年》。注:“析也。”-又披其邑。 、 《史记·魏其安侯传》。正义:分析也。”-不折必披。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
【组词】
竹竿披了;披磔、 披砍、 披榛
2.
【甲】
(象形。小篆字形,像草木生芽后所戴的种皮裂开的形象。本义:种籽萌芽后所戴的种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甲,东方之孟阳气萌动。从木,戴孚甲之象。 、 《六书故》-甲象草木戴种而出之形。 、 《易·解》-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chè)。
【组词】
莩甲;甲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