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05: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05:57
词汇“屈服”的深入学习和分析:
“屈服”字面意思是指在压力、威胁或劝说下放弃抵抗,顺从他人的意愿或要求。基本含义是指在某种力量或情境下放弃自己的立场或原则。
“屈服”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初指身体弯曲或低头,后来引申为心理上的顺从。在历史演变中,其含义逐渐固定为在压力下放弃抵抗。
在东方文化中,“屈服”有时被视为一种智慧,即在无法改变的情况下选择顺应。而在西方文化中,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屈服可能被视为软弱。
“屈服”往往带有一种无奈和压抑的情感,让人联想到在强大力量面前的无力感。它也可能激发人们对自由和独立的渴望。
在个人生活中,“屈服”可能出现在职场冲突、家庭矛盾或个人价值观的考验中。例如,在工作中,有时为了团队和谐或项目进展,可能需要屈服于他人的意见。
在诗歌中,“屈服”可以用来表达一种深刻的情感转变:
在风暴的中心,我学会了屈服,
不是放弃,而是接纳生命的波澜。
在不同语言中,“屈服”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含义相似。例如,英语中的“yield”和“surrender”,德语中的“kapitulieren”。
“屈服”是一个复杂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外在的行为,也反映了内在的心理状态。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屈服”的多种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意图。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在不同情境下如何恰当地使用这一词汇。
1.
【屈】
(形声。从尸,出声。尸,古文字中是假卧着的人形。本义:弯曲)。
同本义。
【引证】
《广韵》-屈,拗曲。 、 《正字通》-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 、 《易·系辞》-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 马中锡《中山狼传》-猬缩蠖屈。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不可屈伸。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安能屈豪杰。 、 清·方苞《狱中杂记》-屈膝叩首。 、 清·张廷玉《明史》-不当屈。
【组词】
屈指询算、 屈律、 屈卮、 屈申、 诎屈、 屈伸、 屈屈、 屈蠖
2.
【揖】
(形声。从手,咠(qì)声。本义:拱手行礼)。
同本义。
【引证】
《水浒全传》-自家拜揖,愿求恩官高姓大名。
【组词】
揖客、 揖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