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01: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01:42
“一长两短”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一次长声和两次短声。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敲击物体时发出的声音模式,如敲钟或敲锣。在更广泛的语境中,它也可以比喻事情的结果或情况的不确定性,暗示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或发展。
“一长两短”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显然与声音的描述有关。在古代,钟声或锣声的特定模式可能与某些仪式或信号有关,因此这个成语可能源自对这些声音的描述。
在文化中,钟声常常与仪式、时间测量和警示信号联系在一起。因此,“一长两短”这个成语可能承载着对传统和仪式的记忆。
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老、庄重和神秘的氛围,也可能引发对不确定性和变化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经常使用这个成语,但如果我在描述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时,可能会想到使用它来增加描述的生动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夜深人静,钟声一长两短, 回响在心,如梦如幻。”
想象一座古老的钟楼,夜幕下,钟声一长两短,这种声音和景象可能让人感到宁静又神秘。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方式可能存在于描述声音或不确定性的词汇中。
“一长两短”这个成语虽然不常在日常对话中使用,但它提供了一种形象的表达方式,特别是在描述声音或不确定性时。了解和掌握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的语言表达,增加描述的深度和多样性。
倘或聚众人多了,外国人有个一长两短,岂不是于国际上又添了一重交涉么?
1.
【一】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 《淮南子·诠言》-一也者,万物之本也。 、 《老子》-抱一而天下试。 、 《书·君奭》。传:“天子也。”-故一人有事于四方。 、 汉·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乱,拥立指挥使赵在礼为帅,攻入邺都(现河南省安阳市)。邢州(现河北省邢台市)、沧州驻军相继作乱。)
【组词】
一境、 一丝、 一碗水往平处端、 一拳正打在心窝、 一人做一人当、 一客不烦二主、 一动不如一静、 一言抄百语、 一缘一会、 一路功名、 一盘一盒、 一清如水、 一毫不爽、 一息恹恹
2.
【长】
老,年高。
【引证】
《广雅》-长,老也。 、 《孟子》。注:“年长也。”-不挟长。 、 《庄子》-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 、 杜甫《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 《国语》-齐侯长矣。
【组词】
长艾、 长没
年长,年龄较大。
【引证】
明·魏禧《大铁椎传》-长子灿七岁。 、 《醒世恒言》-弟辈衣食自足,不消兄长挂念。
【组词】
长君、 长德、 长贤、 长主、 长宾、 长年、 长郎
3.
【两】
(会意。从一,兩平分。兩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同本义 16两为1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
【引证】
《说文》-两,二十四铢为一两。 、 《汉书·律历志上》-衡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
4.
【短】
(会意。从矢,豆声。从“矢”,表示短不短可以用矢来量。古代弓长箭短,量长的用弓作标准,量短的用箭作标准。本义:不长)。
同本义 。指两端距离小。与“长”相对。指空间或指时间。
【引证】
《说文》。按,短,不长也。-短,有所长短,以矢为正。 、 《吕氏春秋·长见》。注:“近也。”-以其长见与短见也。 、 《荀子·非相》-帝尧长,帝舜短,文王长,周公短,仲尼长,子弓短。 、 《战国策·赵策》-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组词】
短趁、 短盘驴子、 短盘、 短票、 短绠、 短梦
1. 【一长】 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