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16: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16:32
词汇“屈束”在中文里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可能的含义和用法出发。
“屈束”可以理解为“屈服”和“束缚”的结合,意味着在某种压力或限制下被迫屈服或受到束缚。
在文学作品中,“屈束”可能用来形容人物在社会、道德或心理压力下的无奈和束缚感。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可能会用来描述个体在社会结构中的限制和约束。
由于“屈束”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屈”和“束”两个字组合而成,分别表示屈服和束缚。
在强调个人自由和权利的现代社会,“屈束”可能被用来批评那些限制个人发展的社会结构或传统观念。
“屈束”带给人的情感反应可能是压抑和无奈,它让人联想到被限制和无法自由表达自己的情境。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因为工作、家庭或社会压力而感到被屈束的情况,这种感觉可能会激励人们寻找解脱的方法。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屈束”来表达对自由的渴望:
在这钢筋水泥的森林里,
我的心被无形的屈束所困,
渴望一片自由的天空,
让灵魂得以翱翔。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被绳索捆绑,象征着“屈束”;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些节奏缓慢、旋律沉重的音乐,来表达“屈束”带来的沉重感。
在不同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屈束”的词汇,但类似的情感和概念在各种文化中都有体现,如英文中的“restriction”或“constraint”。
“屈束”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触及了人类共有的情感体验——对自由的渴望和对限制的反感。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人类情感和社会现象。
1.
【屈】
(形声。从尸,出声。尸,古文字中是假卧着的人形。本义:弯曲)。
同本义。
【引证】
《广韵》-屈,拗曲。 、 《正字通》-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 、 《易·系辞》-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 马中锡《中山狼传》-猬缩蠖屈。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不可屈伸。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安能屈豪杰。 、 清·方苞《狱中杂记》-屈膝叩首。 、 清·张廷玉《明史》-不当屈。
【组词】
屈指询算、 屈律、 屈卮、 屈申、 诎屈、 屈伸、 屈屈、 屈蠖
2.
【束】
(会意。从囗(weí)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本义:捆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束,缚也。 、 《易·贲》。子夏传:“五匹为束。”-束帛戋戋。 、 《仪礼·士冠礼》。注:“十端也。”-束帛俪皮。 、 《左传·襄公十九年》-贿荀偃束锦。 、 《周礼·大司寇》-入束矢于朝。 、 《论语》-自行束脩以上。 、 《诗·鄘风·墙有茨》-墙有茨,不可束也。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
【组词】
束刃、 束刍、 束戈卷甲、 束手、 束火,束炬、 束手束脚、 束竹、 束杖、 束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