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7:50: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7:50:43
屈招: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常见,字面意思可能是“屈服并招认”或“被迫承认”。它可能指的是在压力或胁迫下承认某种罪行或错误。
在法律语境中,“屈招”可能指的是被告在审讯过程中因受到威胁、恐吓或其他形式的压迫而被迫认罪。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可能用来描述一个人在极端困境中被迫做出的选择。
同义词:被迫认罪、屈服、招供 反义词:坚称无罪、否认、辩解
由于“屈招”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屈服”和“招认”两个词组合而成,用以强调在压力下的被迫行为。
在强调法治和人权的社会中,“屈招”通常被视为不公正的审讯手段,因为它可能导致无辜者被错误定罪。这种做法在现代法律体系中是被禁止的。
这个词可能引起人们对不公正和压迫的反感,以及对无辜受害者的同情。它也可能唤起对历史上的冤案和司法不公的记忆。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法律案件或历史**时。例如,在讨论某个历史上的冤案时,可能会提到某人因屈招而被错误定罪。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屈招”来描绘一个人在极端困境中的无奈和悲哀:
在黑暗的牢笼里,他屈招了,
心中的火焰,被冰冷的铁链锁住。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被束缚的人,面容憔悴,眼神中透露出无奈和绝望。音乐上,可以选择悲伤的旋律,如低沉的大提琴声,来表达这种被迫屈服的情感。
在不同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情感和概念可以通过不同的词汇表达,如英语中的“forced confession”或“coerced admission”。
“屈招”这个词虽然不常用,但它触及了法律、人权和正义等重要议题。了解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上的司法不公和现代法律体系中的原则。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们要警惕任何形式的压迫和不公正。
1.
【屈】
(形声。从尸,出声。尸,古文字中是假卧着的人形。本义:弯曲)。
同本义。
【引证】
《广韵》-屈,拗曲。 、 《正字通》-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 、 《易·系辞》-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 马中锡《中山狼传》-猬缩蠖屈。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不可屈伸。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安能屈豪杰。 、 清·方苞《狱中杂记》-屈膝叩首。 、 清·张廷玉《明史》-不当屈。
【组词】
屈指询算、 屈律、 屈卮、 屈申、 诎屈、 屈伸、 屈屈、 屈蠖
2.
【招】
(会意。从手。召声,呼唤。本义:打手势叫人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招,手呼也。 、 《楚辞·招魂序》-招者,召也。以手曰招,以言曰召。 、 《史记·项羽本纪》-招樊哙出。 、 《荀子·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组词】
招迎、 招求、 招招、 招诱、 招护、 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