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31: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31:53
屈服:指在压力、威胁或劝说下放弃抵抗,顺从他人的意愿或要求。这个词汇通常带有负面含义,暗示了一种被迫的、非自愿的顺从。
屈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汉语,其中“屈”字原指弯曲或屈曲,“服”字则有服从、顺从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屈服”这一词汇,用来描述在压力下的顺从行为。
在许多文化中,屈服往往与软弱、无能联系在一起,但在某些情况下,如在领导力或团队合作中,适时的屈服也被视为一种智慧和策略。
屈服这个词汇常常带有一种无奈和悲哀的情感,让人联想到在强大力量面前的无助和绝望。它也可能引发对个人尊严和自由的思考。
在个人生活中,屈服可能出现在各种情境中,如在家庭冲突中为了维护和谐而做出的让步,或在职场中为了职业发展而接受不理想的工作条件。
在诗歌中,屈服可以被用来表达一种深刻的情感体验:
在命运的巨轮下,我屈服, 不是因为软弱,而是因为智慧, 知道何时放下,何时坚持。
屈服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弯曲的树枝、低头的人像或沉重的音乐,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都能增强对屈服这一概念的理解和感受。
在不同语言中,屈服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含义——在压力下的顺从——是普遍存在的。例如,英语中的“yield”和“surrender”都有屈服的含义。
屈服这个词汇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行为,还反映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的复杂心理和情感。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在压力下的选择和感受。
1.
【屈】
(形声。从尸,出声。尸,古文字中是假卧着的人形。本义:弯曲)。
同本义。
【引证】
《广韵》-屈,拗曲。 、 《正字通》-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 、 《易·系辞》-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 马中锡《中山狼传》-猬缩蠖屈。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不可屈伸。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安能屈豪杰。 、 清·方苞《狱中杂记》-屈膝叩首。 、 清·张廷玉《明史》-不当屈。
【组词】
屈指询算、 屈律、 屈卮、 屈申、 诎屈、 屈伸、 屈屈、 屈蠖
2.
【服】
车厢。
【引证】
《考工记·车人》-大车牝服二柯,有参分柯之二。 、 《周礼·山虞》-凡服耜,斩季材,以时入之。
负载;负荷。
【引证】
《墨子》-车为服重致远,乘之则安,引之则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