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16: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16:33
枯原:字面意思指的是干枯的平原或草原,通常用来形容土地因缺水或季节变化而变得干燥、贫瘠,缺乏生机。
在文学作品中,“枯原”常被用来象征荒凉、绝望或死亡,如在描述战争后的景象或自然灾害后的土地。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形容某个地区经济或社会的衰退。在专业领域,如地理学或农业学,它可能指代特定类型的土地退化现象。
同义词在描述土地的贫瘠和无生机方面相似,但“枯原”更强调因缺水而导致的干枯状态。反义词则代表了生机勃勃和肥沃的土地。
“枯原”由“枯”和“原”两个汉字组成。“枯”源自古代汉语,意为干枯、无水分;“原”则指平原或草原。这个词在古代文学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意义和用法逐渐丰富和多样化。
在**文化中,“枯原”常与边塞诗和战争诗联系在一起,象征着边疆的荒凉和战士的孤独。在社会背景中,它也可能指代经济衰退或人口流失的地区。
“枯原”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沉重和悲伤的,因为它代表了生命的枯竭和环境的恶化。联想上,可能会想到沙漠化的土地、废弃的村庄或是历史的遗迹。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旅行中见过一片因长期干旱而变成的枯原,那里的景象让人深刻感受到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在诗歌中,“枯原”可以这样使用:
风,吹过枯原, 带走了最后一丝绿意, 留下了无尽的黄沙和沉默。
视觉上,“枯原”可能让人联想到广阔的黄色平原,上面覆盖着干燥的土壤和稀疏的植被。听觉上,可能是风穿过干枯草丛的声音,或是远处偶尔传来的动物叫声。
在英语中,“枯原”可以对应为“wasteland”或“desolate plain”,这些词汇在西方文学和文化中也有类似的象征意义,常用来描述荒凉和无人之地。
通过对“枯原”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汇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的丰富含义。它不仅是一个描述自然现象的词汇,也是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文学元素,对于理解和表达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1.
【枯】
(形声。从木,古声。本义:枯槁,草木干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枯,槁木也。 、 《礼记·月令》-草木蚤枯。 、 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唐·王维《观猎》-草枯鹰眼疾。 、 《资治通鉴》-载燥荻枯柴。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菀枯顷刻。 、 宋·沈括《梦溪笔谈》-八月禾未枯。
【组词】
枯荣、 枯凋、 枯索、 枯梧、 枯鱼、 枯腊
2.
【原】
(会意。小篆字形。象泉水从山崖里涌出来。从厂(hǎn),象山崖石穴形。从泉。本义:水源,源泉)。
“源”的古字。水源,水流起头的地方。
【引证】
《说文》。俗字作“源”。-原,水泉本也。 、 《孟子》-原泉混混。 、 《淮南子·原道》-原流、泉浡。 、 《汉书·食货志》-犹塞川原为潢洿也。 、 唐·韩愈《原毁》-有本有原。
【组词】
原泉、 原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