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19: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19:16
“戒珠”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没有明确的标准定义。从字面意思来看,“戒”通常与戒律、戒除、警惕等含义相关,而“珠”则通常指珠子,如珍珠、佛珠等。因此,“戒珠”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性的物品,可能与戒律或警示有关。
由于“戒珠”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并不广泛。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戒珠”,可能是用来象征某种戒律或警示的物品。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会被使用。
由于“戒珠”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以下例句是虚构的:
同义词:警示物、戒律符 反义词:诱惑物、放纵符
由于“戒珠”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的词源和历史演变不详。可能是某些特定文化或**背景下的产物。
在某些或文化中,“戒珠”可能被用作一种象征物品,代表戒律或警示。例如,在中,佛珠(念珠)常被用来辅助念诵经文,而“戒珠”可能是类似用途的物品,但更强调戒律的遵守。
“戒珠”可能给人带来一种庄重、警惕的情感反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自律、克制和内心的平静。
由于“戒珠”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它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戒珠在手,心静如水,
念念不忘,戒律自随。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串简约的珠子,每颗珠子都代表一条戒律。结合音乐,可以是一段宁静的冥想音乐,让人联想到内心的平静和自律。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象征物品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用途。例如,在**教中,***可能代表信仰和戒律。
“戒珠”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可以作为一个象征性的物品,代表戒律和警示。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特定文化或**背景下的象征意义。
1.
【戒】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戈”,下面象两只手(即“廾”)。两手持戈,表示戒备森严。本义:警戒,戒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戒,警也。 、 《诗·小雅·采薇》-岂不日戒。 、 《礼记·曾子问》-以三年之戒。 、 《左传·哀公元年》-基浇能戒之。 、 《国语·吴语》-息民不戒。 、 《庄子·养生主》-怵然为戒。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戒之慎勿忘。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知足以自戒。
【组词】
戒慎、 戒书、 戒旦、 戒守、 戒命、 戒戢、 戒诗
2.
【珠】
(形声。从玉,朱声。本义:珍珠。蛤蚌壳内由分泌物结成的有光小圆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水精也,或生于蚌,阴精所凝。-珠,蚌之阴精。 、 《国语·楚语》-珠足以御火灾。 、 《尸子》-水方折者有玉,员折者有珠。 、 《淮南子·说山》-渊生珠而岸不枯。 、 《周礼·玉府》-珠盘玉敦。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大珠四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