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6 22:26: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6 22:26:39
枯坐:字面意思是指长时间坐着不动,通常伴随着无聊、孤独或无所事事的状态。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在某个地方坐着,但内心或身体上没有活动,处于一种静止和空虚的状态。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枯坐”常用来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孤独、沉思或等待的情绪。例如,一个角色可能在窗前枯坐,等待远方归来的亲人。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枯坐”可能用来形容某人在某个地方无聊地坐着,没有事情可做。例如,“我今天下午就在沙发上枯坐了一下午,什么也没干。”
专业领域:在某些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枯坐”可能用来描述一种社交隔离或心理状态,特别是在讨论老年人的孤独问题时。
同义词:
反义词:
“枯坐”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枯”和“坐”两个字组成。“枯”字原指植物失去水分而干枯,引申为无生气、无活力;“坐”字则指坐着的状态。两者结合,形成了描述长时间坐着不动且内心空虚的状态。
在**文化中,“枯坐”常与禅修、冥想等修行方式联系在一起,表达一种内心的平静和专注。然而,在现代社会,它更多地被用来描述一种消极的、无所事事的状态,特别是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可能会感到无聊和孤独。
“枯坐”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消极的,如无聊、孤独、空虚。它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静止的画面,一个人在某个角落默默地坐着,周围一片寂静。这种状态可能引发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生活意义的思考。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等待朋友时有过枯坐的经历。那种感觉既无聊又无奈,时间仿佛变得异常缓慢,内心充满了对活动的渴望。
诗歌: 枯坐窗前,思绪飘远, 时光静止,心事重重。 窗外风景,依旧如昨, 内心世界,却已变迁。
视觉:想象一个老人坐在摇椅上,目光呆滞地望着窗外,周围是昏暗的灯光和静止的空气。
听觉:背景音乐可能是缓慢的钢琴曲,伴随着偶尔的钟表滴答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沉重的氛围。
在英语中,“枯坐”可以对应为“sit idly”或“sit in silence”,但这些表达更侧重于描述坐着的状态,而不一定包含孤独或无聊的情感。
“枯坐”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身体上的静止状态,更揭示了内心的空虚和孤独。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心理状态。通过深入分析和创造性使用,“枯坐”可以成为我们表达内心世界的有效工具。
1.
【枯】
(形声。从木,古声。本义:枯槁,草木干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枯,槁木也。 、 《礼记·月令》-草木蚤枯。 、 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唐·王维《观猎》-草枯鹰眼疾。 、 《资治通鉴》-载燥荻枯柴。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菀枯顷刻。 、 宋·沈括《梦溪笔谈》-八月禾未枯。
【组词】
枯荣、 枯凋、 枯索、 枯梧、 枯鱼、 枯腊
2.
【坐】
(会意。《说文》古文作象形字,象两人坐在土上。本义:人的止息方式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
同本义。
【引证】
林义光《文源》-像二人对坐土形。 、 《礼记·曲记》。疏:“坐通名跪,跪名不通坐也。”-坐而迁之。 、 《礼记·玉藻》-退而坐,取屦。 、 《礼记·少仪》-受立、授立,不坐。 、 《礼记·乐记》。疏:“坐,跪也。”-武坐致右宪王。 、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注:“膝行也。”按,坐者,尻也,处也。古席地而坐,膝着席而下其臀曰坐,耸其体曰跪。跪,亦谓之启。跪可言坐,坐不可言跪也。-坐行而入。 、 《史记·魏公子列传》-侯生坐上坐。 、 《书·太早上》-坐以待旦。 、 《礼记·玉藻》-坐如尸。 、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项伯东向坐,亚夫南向坐。 、 《战国策·魏策》-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喻矣。 、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坐语未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