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10: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10:45
戒碟:在中,戒碟是指证明僧尼身份和受戒情况的证书。它是由寺院或**管理机构颁发的正式文件,证明持有人已经接受了特定的戒律和修行要求。
戒碟一词源自传统,其字面意思“戒”指戒律,“碟”可能源自“牒”,意为文件或证书。随着的传播和发展,戒碟的形式和内容可能有所变化,但其核心功能——证明僧尼身份和受戒情况——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戒碟不仅是僧尼身份的象征,也是其修行成果的体现。在社会层面,戒碟有助于维护秩序,确保僧尼遵守戒律,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一种识别和尊重**身份的方式。
戒碟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自律和精神追求。它代表了**徒对精神生活的承诺和奉献,可能激发人们对内心平和与自我提升的向往。
在个人经历中,戒碟可能与参观寺院、了解文化或与僧侣交流的经历相关。例如,在一次寺院之旅中,你可能亲眼见到僧侣展示他们的戒碟,从而加深了对**修行生活的理解。
在诗歌中,戒碟可以被用作象征:
在晨曦的微光中,
戒碟闪耀着静谧的光芒,
它是心灵的指南,
引领着修行者穿越尘世的迷雾。
戒碟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老的纸张、墨迹和精致的书法。在视觉上,它可能与宁静的寺院、庄严的佛像和虔诚的僧侣形象相联系。在听觉上,戒碟可能与寺院的钟声、诵经声和僧侣的低语声相联系。
在不同传统中,戒碟的形式和名称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藏传中,类似的文件可能被称为“度牒”或“戒牒”,而在汉传**中,则更常使用“戒碟”一词。
戒碟作为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术语,不仅体现了身份和修行成果,也反映了*对精神生活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戒碟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化和实践,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的表达层次。
1.
【戒】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戈”,下面象两只手(即“廾”)。两手持戈,表示戒备森严。本义:警戒,戒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戒,警也。 、 《诗·小雅·采薇》-岂不日戒。 、 《礼记·曾子问》-以三年之戒。 、 《左传·哀公元年》-基浇能戒之。 、 《国语·吴语》-息民不戒。 、 《庄子·养生主》-怵然为戒。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戒之慎勿忘。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知足以自戒。
【组词】
戒慎、 戒书、 戒旦、 戒守、 戒命、 戒戢、 戒诗
2.
【牒】
(会意。从片,葉(yè)声。古时木片也常用作书写材料,故从“片”。本义:简札)。
同本义。古代书写用的木片或竹片。
【引证】
《说文》。按,小简曰牒,大简曰册。薄者曰牒,厚者曰牍。-版,札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受牒而退。 、 《汉书·路温舒传》-截以为牒。 、 左思《吴都赋》-王牒石记。
【组词】
金牒;玉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