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8-02 00:09: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2 00:09:26
词汇“对字”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一个特定领域的术语,或者是某个方言中的词汇。由于其不常见的特性,我们将从最契合的角度进行分析,即从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出发。
“对字”从字面上理解,可能是指一对字,即两个相互关联或配对使用的字。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指的是书法或印章中成对使用的字,或者是某种特定的文字游戏或练习中的术语。
由于“对字”不是一个标准的中文词汇,它的使用可能局限于特定的语境,如书法、印章制作、文字游戏等。在这些领域中,“对字”可能指的是一对相互呼应或成对出现的字,用于增强艺术效果或游戏趣味。
同义词:配对字、成对字 反义词:单字(如果“对字”指的是成对出现的字,那么单个出现的字可以视为其反义词)
由于“对字”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为人所熟知。它可能是随着特定文化或技艺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术语。
在书法和印章文化中,“对字”可能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体现了对称美和和谐美的文化追求。
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对字”可能唤起对传统艺术美的欣赏和敬仰。
由于“对字”不是一个常见词汇,个人应用的例子可能不多。它可能出现在特定的艺术创作或文化活动中。
在诗歌创作中,可以使用“对字”来创造一种对称的美感,如:“春风对秋月,夏雨对冬雪。”
在视觉上,“对字”可能让人联想到对称排列的书法作品或印章设计。在听觉上,可能没有特定的联想,除非在特定的文化表演中。
由于“对字”不是一个普遍的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对字”作为一个特定领域的术语,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在特定的文化艺术领域中具有一定的意义和应用。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对特定文化传统的认识和尊重。
1.
【对】
(会意。从口,从“丵”(zhuó,即,古“丛”字,象草木丛生。),从寸。寸,法度也。汉文帝以为责对而伪,言多非诚,故去其口,以从土。本义:应答)。
同本义。
【引证】
《广韵》-对,答也。 、 《诗·大雅·桑柔》-听言则对。 、 《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 、 《孟子·梁惠王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 《仪礼·士冠礼》。注:“应也。”-冠者对。 、 《仪礼·曲礼》。注:“答问也。”-对曰:“非礼也敢辞。” 、 《三国演义》-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
【组词】
无言以对;对当、 对嘴、 对理、 对番、 对状、 对日
2.
【字】
(会意兼形声。从宀(mián)从子,子亦声。在屋内生孩子。本义:生孩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乳也。 、 《广雅》-字,生也。 、 《论衡·气寿》-妇人疏字者子活,数乳者子死。 、 《汉书》。颜师古注:“字,生也。”-六畜遂字。 、 《山海经·中山经》-苦山有木,服之不字。 、 《汉书·食货志下》-亭有畜字马,岁课息。
【组词】
字乳、 字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