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33: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33:17
效尤(xiào yóu)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模仿或学*别人的不良行为。它通常带有贬义,指的是因为看到别人做了某件不好的事情而自己也去做,即“效仿恶行”。
在文学作品中,效尤常用于描述人物的行为,强调其负面影响和后果。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道德、行为规范时可能会出现。在专业领域,如伦理学、社会学中,效尤可能被用来分析群体行为和社会现象。
同义词中,“模仿”和“仿效”更中性,不一定指不良行为,而“学样”则可能更偏向于中性或轻微的负面含义。反义词则强调了对不良行为的抵制和拒绝。
效尤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效”意为模仿,“尤”意为过失或错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效尤**强调了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特别是在道德和伦理方面。它提醒人们要注意自己的行为,避免对他人产生不良影响。
效尤这个词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不良行为和后果。它提醒我们在看到别人做错事时,不应盲目跟随,而应有自己的判断和立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人因为看到别人做了某件事而自己也去做,这时就可以用效尤来形容这种行为。例如,看到别人插队,自己也跟着插队。
在诗歌中,效尤可以用来表达对不良行为的批评:
世人皆醉我独醒,
效尤之风不可兴。
正道沧桑需坚守,
莫让恶*染清心。
效尤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些负面场景,如人群中的不良行为、道德沦丧的画面等。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些批评或警告的声音。
在英语中,效尤可以对应到“follow suit”或“imitate bad behavior”,但这些表达方式在语境和情感色彩上可能与效尤有所不同。
效尤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明确的负面含义,强调了模仿不良行为的后果。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评价他人的行为,同时也提醒我们在自己的行为上要有所选择和判断。
1.
【效】
(形声。从攴(pū),交声。“攴”有致力的意思。本义:献出;尽力)。
同本义。
【引证】
《左传》-司城荡意诸来奔,效节于府人而出。 、 《史记》-异日韩王纳地效玺。
【组词】
效力;效绩、 效玺、 效己、 效芹
2.
【尤】
(形声,小篆字形,从乙,又声。乙象植物屈曲生长的样子,受到阻碍,则显示出它的优异。本义:最优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曰:此字当之猶之古文,犬子也。-尤,异也。 、 《小尔雅》-尤,怪也。 、 《广雅》-尤,异也。 、 《左传·昭公八年》。注:“异也。”-夫有尤物。 、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服注:“甚也。”-而视之尤。 、 《管子·侈靡》。注:“殊绝也。”-然有知强弱之所尤。 、 《庄子》-夫子,物之尤也。
【组词】
尤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