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5 14:00: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5 14:00:55
生物(Biology)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是指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发展、进化、分布以及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涵盖了从微生物到复杂生物体的广泛研究领域。
生物一词源自希腊语“βίος”(bios,意为生命)和“λογία”(logia,意为研究)。生物学作为一门科学,起源于18世纪,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细胞理论的建立,生物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系统的科学。
在现代社会,生物学的研究对于理解人类健康、环境保护和生物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生物学知识的普及也提高了公众对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生物这个词通常让人联想到生命的奇迹和自然界的复杂性。它激发了对生命奥秘的好奇和对自然界的敬畏。
在日常生活中,生物学的知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食物链、疾病传播和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例如,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可以促使我们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诗歌: 在生命的织锦中,生物是线, 编织着自然的奇迹,无尽的变。 细胞的舞蹈,基因的歌, 在时间的河流中,永不止歇。
视觉:生物的图像可能包括多彩的植物、活泼的动物或微观的细胞结构。 听觉:生物的声音可能包括鸟鸣、虫鸣或心跳声,这些声音都是生命存在的证明。
在不同语言中,生物学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概念都是研究生命现象。例如,在法语中,生物学被称为“biologie”,在德语中被称为“Biologie”。
生物这个词不仅代表了科学研究的一个领域,也象征着生命的本质和自然界的复杂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生物学的知识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世界,并激发我们对生命奥秘的探索。
1.
【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 《广雅》-生,出也。 、 《广韵》-生,生长也。 、 刘巘《易义》-自无出有曰生。 、 《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生好物也。 、 《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 、 《诗·唐风·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 《诗·小雅·信南山》-生我百谷。 、 徐光启《甘薯疏序》-种之,生且蕃。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组词】
生盛、 生化、 生骨、 生落、 生遂、 生荣、 生处、 生肌、 生条
2.
【物】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 、 《礼记·乐记》-物以群分。 、 《淮南子·天文》-四时之散精为物。 、 《荀子·正名》-物也者,大共名也。 、 《周礼·太宰》-九曰物贡。
【组词】
物品、 物母、 物曲、 物如、 物序、 物祖、 物际、 物恺、 物灵、 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