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12: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12:48
生物光(Bioluminescence)是指某些生物体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的光。这种光是由生物体内的化学能转化为光能的过程,通常涉及一种称为荧光素的化合物和一种称为荧光酶的酶。生物光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包括海洋生物、昆虫、真菌和某些细菌。
生物光一词源自拉丁语“bioluminescens”,由“bio-”(生命)和“luminiscent”(发光)组成。这个词在19世纪末被引入科学文献,用以描述生物体的发光现象。
生物光在许多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如在某些原住民文化中,萤火虫的生物光被视为灵魂的象征。此外,生物光也常被用于艺术和设计中,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生物光往往给人以神秘、美丽和宁静的感受。它激发人们对自然界奇妙现象的好奇和敬畏,同时也唤起对夜晚和黑暗的浪漫联想。
在旅行中,我曾有幸目睹了澳大利亚大堡礁的生物光现象,那是一种令人难忘的美丽景象,让我深刻体会到自然界的神奇和多样性。
诗歌: 在夜的深渊, 生物光轻轻舞动, 如星辰坠落, 绘出生命的奇迹。
结合图片和视频,生物光可以呈现出海洋中闪烁的蓝色光芒,或是森林中萤火虫的点点绿光。音乐方面,轻柔的钢琴曲或自然声音(如海浪声)可以增强生物光的视觉体验。
在不同文化中,生物光的概念和象征意义各异。例如,在日本文化中,萤火虫的生物光与夏夜和怀旧情感相关联,而在地中海文化中,生物光可能更多地与海洋神话和传说联系在一起。
生物光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词汇,它不仅涵盖了自然科学的知识,还触及了文化、艺术和情感的多个层面。通过对生物光的学习和分析,我更加欣赏自然界的复杂性和美丽,同时也意识到词汇在跨学科交流中的重要性。
1.
【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 《广雅》-生,出也。 、 《广韵》-生,生长也。 、 刘巘《易义》-自无出有曰生。 、 《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生好物也。 、 《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 、 《诗·唐风·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 《诗·小雅·信南山》-生我百谷。 、 徐光启《甘薯疏序》-种之,生且蕃。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组词】
生盛、 生化、 生骨、 生落、 生遂、 生荣、 生处、 生肌、 生条
2.
【物】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 、 《礼记·乐记》-物以群分。 、 《淮南子·天文》-四时之散精为物。 、 《荀子·正名》-物也者,大共名也。 、 《周礼·太宰》-九曰物贡。
【组词】
物品、 物母、 物曲、 物如、 物序、 物祖、 物际、 物恺、 物灵、 物用
3.
【光】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火,在人上”。本义:光芒,光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光,明也。 、 《释名·释天》-光,晃也,晃晃然也。亦言广也,所照广远也。 、 《楚辞·九歌·云中君》-与日月兮齐光。 、 《淮南子·俶真》-能游冥冥者与日月同光。 、 《淮南子·本经》-日月淑清而扬光。 、 《易·观》-国之光。 、 《诗·小雅·庭燎》-夜未央,庭燎之光。 、 《史记·屈原列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 、 《国语·晋语》-光明之耀也。 、 《孟子》-容光必照焉。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 清·邵长蘅《阎典史传》-有红光一缕起土桥,直射城西。
【组词】
阳光;灯光;反光、 色光、 晨光、 曙光、 光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