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38: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38:17
挫损(cuò sǔn)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遭受挫折或损害。它通常用来描述某人或某物在经历困难、失败或不利情况后所受到的负面影响。
挫损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挫”(挫折)和“损”(损害)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这两个字分别有各自的意义,组合后形成了新的词汇,用以描述更具体的负面影响。
在中华文化中,挫损常常与坚韧不拔的精神相联系,如“失败乃成功之母”等谚语,强调在挫损中寻找成长和进步的机会。
挫损一词往往带有一种沉重和悲伤的情感,让人联想到困难和挑战。它提醒人们在面对逆境时要保持坚强和乐观。
在个人经历中,挫损可能是一次失败的投资、一段破裂的关系或一次职业上的挫折。这些经历虽然痛苦,但也可能是成长和学习的机会。
在诗歌中,挫损可以用来表达深刻的情感:
挫损的翅膀, 在风雨中颤抖, 但心中的火焰, 永不熄灭。
挫损可能让人联想到破碎的玻璃、断裂的树枝或悲伤的音乐,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都能增强词汇的情感表达。
在英语中,挫损可以对应词汇如“setback”或“damage”,它们在不同文化中都有类似的负面含义,但具体用法和语境可能有所不同。
挫损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物理和心理上的损害,还反映了人类在面对困难时的情感和态度。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挫损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经历。
1.
【挫】
(形声。从手,坐声。本义:折断;摧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挫,摧也。 、 《老子》-或挫或隳。 、 《国语·吴语》。注:“毁折也。”-而未尝有所挫也。
【组词】
挫折、 挫顿
2.
【损】
(形声。从手,员声。本义:减少)。
同本义,与“益”相对。
【引证】
《说文》-损,减也。 、 《墨子经》-损偏去也。 、 《易·系辞》-损德之脩也。 、 《易·杂卦》-损益,盛衰之始也。 、 《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 《吕氏春秋·察今》-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 、 《孟子·滕文公下》-请损之,月攘一鸡。
【组词】
损年、 损膳、 损薄、 损夺、 损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