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37: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37:17
“振作有为”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振奋精神,有所作为。它强调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保持积极的态度,并采取行动去实现目标或成就事业。
在文学作品中,“振作有为”常用来形容主人公在逆境中奋发图强,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在家族衰败后仍努力寻求出路。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词来鼓励朋友或同事在工作中更加积极主动。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心理学,这个词可能被用来描述个人或团队在面对挑战时的积极应对策略。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重点不同,如“奋发图强”更强调努力和坚强,“积极进取”更强调主动性和进取心。反义词则完全相反,描述的是消极或不作为的状态。
“振作”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原指振奋精神或情绪,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积极行动的状态。“有为”则指有所作为,强调实际行动和成就。两者结合,形成了“振作有为”这一成语,强调在逆境中保持积极并有所作为。
在**传统文化中,“振作有为”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自强不息”和“有所作为”的理念。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常被用来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态度,努力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振作有为”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阳光、希望和力量。它鼓励人们在逆境中不放弃,努力追求目标,这种精神在任何时代都是宝贵的。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通过振作有为的态度,最终克服了挑战,这种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这个词的含义和价值。
在诗歌中,可以将“振作有为”融入到描述自然景物的诗句中,如:“春风拂面心自振,花开时节有为时。”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人们在逆境中奋发向前的画面,如一群登山者在暴风雪中坚定前行。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激励人心的音乐,如《We Will Rock You》。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ise and shine”或“make a difference”,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传达了积极行动和有所作为的含义。
“振作有为”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成语,它不仅在语言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也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明白了在面对挑战时保持积极态度的重要性,并将其应用到我的生活和工作中。
宋主骏年才三八,膂力方刚,正是~的时候。(蔡东藩《南北史演义》第十八回)
1.
【振】
(形声。从手,辰声。本义:赈济;救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振,举救也。 、 《小尔雅·广言》-振,救也。 、 《周礼·大司徒》-三曰振穷。 、 《国语·周语》-踣弊不振。 、 《易·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组词】
振恤、 振贷、 振业、 振穷
2.
【作】
(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作,起也。 、 《易·离》-明两作。 、 《书·无逸》-作其即位。 、 《诗·秦风·无衣》-与子偕作。 、 《考工记》-或作而行之。 、 《周礼·士师》-凡作民。 、 《仪礼·特牲礼》-三献作止爵。 、 《礼记·礼运》-后圣有作。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而后作焉。 、 《论语·先进》-舍瑟而作。 、 《礼记·少仪》-客作而辞。 、 宋·苏轼《画佛赞》-如日出时,眠者皆作。 、 方苞《狱中杂记》-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
【组词】
作止
3. 【有】
4.
【为】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帮助;佑助。
【引证】
《诗·大雅·凫鷖》-福禄来为。
【组词】
为虎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