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21: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1:01
振作:动词,意指重新获得活力、勇气或决心,使自己从低落或沮丧的状态中恢复过来。
“振作”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振”意为振动、激发,“作”意为行动、兴起。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意义逐渐固定为从低落状态中恢复过来。
在东方文化中,“振作”常与坚韧不拔、逆境中求生的精神相联系。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如“pick oneself up”也强调了个人意志和自我激励的重要性。
“振作”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它让人联想到希望、勇气和坚持。这种词汇在鼓励他人或自我激励时非常有用。
在面对工作压力或个人挑战时,我常常提醒自己要振作起来,保持积极的态度,这种自我对话帮助我度过了许多难关。
在诗歌中,“振作”可以这样使用:
在风雨的洗礼后,
我振作,如同凤凰涅槃,
每一次跌倒,都是新的起点。
“振作”是一个充满力量的词汇,它不仅在语言上提供了鼓励和激励,也在文化和心理层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在面对挑战时保持积极的心态,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
1.
【振】
(形声。从手,辰声。本义:赈济;救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振,举救也。 、 《小尔雅·广言》-振,救也。 、 《周礼·大司徒》-三曰振穷。 、 《国语·周语》-踣弊不振。 、 《易·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组词】
振恤、 振贷、 振业、 振穷
2.
【作】
(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作,起也。 、 《易·离》-明两作。 、 《书·无逸》-作其即位。 、 《诗·秦风·无衣》-与子偕作。 、 《考工记》-或作而行之。 、 《周礼·士师》-凡作民。 、 《仪礼·特牲礼》-三献作止爵。 、 《礼记·礼运》-后圣有作。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而后作焉。 、 《论语·先进》-舍瑟而作。 、 《礼记·少仪》-客作而辞。 、 宋·苏轼《画佛赞》-如日出时,眠者皆作。 、 方苞《狱中杂记》-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
【组词】
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