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54: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54:43
挫骨扬灰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将骨头碾碎并扬起灰烬”,通常用来形容极端的破坏或毁灭,以至于连遗骸都无法保留。这个词汇带有强烈的负面情感色彩,常用于描述极其悲惨或残酷的场景。
在文学作品中,挫骨扬灰 常被用来形容战争、灾难或暴行后的惨状,强调破坏的彻底性和残酷性。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如果使用,通常是为了强调某种极端的负面情况。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考古学,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描述古代战争或灾难的后果。
同义词:灰飞烟灭、化为乌有、荡然无存
反义词:完好无损、安然无恙、毫发无伤
挫骨扬灰 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显然是由两个动作“挫骨”和“扬灰”组合而成,这两个动作都带有强烈的破坏性。在古代文学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描述战争或灾难的后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被用来形容任何极端的破坏或毁灭。
在文化中,挫骨扬灰** 这个词汇常被用来形容极端的悲惨或残酷的场景,反映了人们对战争和灾难的恐惧和厌恶。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警示人们珍惜和平,避免战争和冲突。
这个词汇带给我强烈的负面情感反应,让我联想到战争、灾难和暴行的残酷后果。它让我感到悲伤和恐惧,同时也提醒我珍惜和平与安宁。
在我的生活中,我很少遇到需要使用 挫骨扬灰 这个词汇的场景。但如果我需要描述某种极端的破坏或毁灭,我会使用这个词汇来强调情况的严重性和残酷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那片荒凉的土地上,
挫骨扬灰的痕迹依旧清晰,
战争的阴影,
永远烙印在人们的心底。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片荒凉的土地,上面散布着破碎的骨头和灰烬,给人一种沉重和悲伤的感觉。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低沉、悲伤的旋律,来增强这种情感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reduced to ashes" 或 "wiped off the face of the earth",这些表达也强调了极端的破坏和毁灭,但它们没有 挫骨扬灰 这个词汇所带有的强烈负面情感色彩。
挫骨扬灰 这个词汇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能够帮助我更准确地描述极端的破坏和毁灭。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以及它在文化和情感上的影响。
倘然要把老爷的这项银子耽搁了,慢说我,就挫骨扬灰也抵不了这罪过。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23回:“或真应了你的誓言,非~不能救母,那么你救出来令堂之后,又有何人代你奉养呢?”
1.
【挫】
(形声。从手,坐声。本义:折断;摧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挫,摧也。 、 《老子》-或挫或隳。 、 《国语·吴语》。注:“毁折也。”-而未尝有所挫也。
【组词】
挫折、 挫顿
2.
【骨】
尚未开放的花朵。
表示声、形、动作。
【组词】
骨都都、 骨骨农农、 骨辘辘
3.
【扬】
(形声。从手,昜(yáng)声。金文字形,像用双手举起“玉”,是会意字。本义:高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扬,飞举也。 、 《小尔雅》-扬,举也。 、 《礼记·檀弓》-杜篑洗而扬觯。 、 《礼记·乡饮酒义》-盥洗扬斛。 、 《仪礼·乡射礼》-南扬弓。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扬其波。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扬鞭语曰。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大风扬积雪。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扬帆去。
【组词】
扬楫、 扬袂、 扬眉、 扬旌、 扬麋、 扬觯、 扬鞭、 扬臂、 扬徽、 扬刃
4.
【灰】
(会意。从手,从火。意思是火已熄灭,可以用手去拿。本义:火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灰,死火余烬也。 、 《礼记·月令》。注:“火之灭者为灰。”-毋烧灰。 、 《字汇》-火过为灰。 、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纸灰之类。 、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灰飞烟灭。
【组词】
灰灭、 灰榇、 灰罐、 灰枵、 灰火、 灰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