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00:12: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0:12:41
词汇“折脖子”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一个方言词汇或者是某个特定社群中的俚语。由于其不常见,我们将从最契合的角度进行分析。
“折脖子”字面意思是指折断脖子,通常用于形容某人因为某种原因(如暴力、事故等)导致颈部受到严重伤害,甚至死亡。
由于“折脖子”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可能在一些描述暴力或事故的场景中出现,用以强调伤害的严重性。
由于“折脖子”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明确。可能是从描述物理伤害的动作演变而来。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描述暴力或死亡的词汇可能会被避免,因此“折脖子”这样的词汇可能不太受欢迎。
这个词汇通常会带来负面情感,如恐惧、厌恶或悲伤,因为它涉及到暴力和死亡。
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个人应用的例子较少。可能在一些特定的社群或方言中会有使用。
在创作中,可以将“折脖子”用于描述戏剧性的暴力场景,以增强故事的紧张氛围。
结合图片或视频,可以想象一个描述暴力或事故的场景,其中有人颈部受到严重伤害。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描述颈部严重伤害的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通常都会带有类似的负面情感。
“折脖子”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能够有效地描述一种极端的伤害情况。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描述特定情境。
1.
【折】
(会意。甲骨文字形,右边是斧子(斤),左边是断开的“木”,意即斤砍断木。后来断木演变为“手”,意为用手拿斧弄断东西。本义:折断)。
同本义。
【引证】
《易·丰》-折其右肱。 、 《易·说卦》-兑为毁折。 、 《诗·郑风·将仲子》-无折我树杞。 、 《周礼·疡医》-折疡之祝药。 、 《仪礼·特牲礼》-设折俎。 、 《左传·哀公元年》-无折骨。 、 《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领而死。 、 《淮南子·人间训》-堕而折期髀。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草折。 、 《汉书·李广苏建传》-触柱折辕。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折臂断足。
【组词】
骨折;兰摧玉折;折针儿、 折伐、 折首、 折脚铛、 折齿
2.
【脖】
(形声。从肉,孛(bèi)声。本义:颈项。俗称脖子)。
同本义。
【引证】
关汉卿《单刀会》-青龙偃月刀,九九八十一斤,脖子里着一下。
3.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