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55: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55:07
“夷馆”一词在古代指的是外国人在设立的贸易或居住场所,尤其是在明清时期,广州的十三行区域内有专门为外国商人提供的居住和贸易设施。这些设施通常由政府监管,用于管理外国商人和他们的贸易活动。
在文学作品中,“夷馆”可能被用来描述历史背景或特定的文化交流场景。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历史或文化的话题时。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国际贸易研究中,这个词可能会被用来具体指代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地点。
同义词:洋馆、外商馆 反义词:本馆(指**自己的官方或商业机构)
“夷馆”一词源于古代**对外国人的称呼“夷”,这个词在古代带有一定的贬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贬义色彩逐渐减弱,主要用于指代特定的历史现象。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夷馆”代表了明清时期与外国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它反映了当时对外国人的管理政策和对外贸易的控制。
对于这个词,可能会引起对历史的好奇和对文化交流的思考。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封闭与开放的对比,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和冲突。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参与了与历史或文化相关的活动,可能会在讨论或研究中遇到这个词。例如,参观历史博物馆或阅读相关历史书籍时。
在诗歌中,可以将“夷馆”作为一个象征,代表历史的交汇点和文化的大门。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夷馆的建筑风格和内部布局,以及外国商人在其中的活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当时的市集喧嚣或船只靠岸的声音。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机构或概念可能存在于其他国家的历史中,如日本的“唐人屋”。
“夷馆”作为一个历史词汇,虽然在现代不常用,但它对于理解*古代的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在学语言和历史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特定时期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1.
【夷】
(会意。从大从弓。本义:东方之人。即我囯古代对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
同本义 。殷代分布在今山东省,江苏省一带。后來蔑指中原以外的各族。
【引证】
《说文》-夷,东方之人也。从大,从弓,会意,弓所持也。字亦作巳。 、 《後后汉书东夷传》-夷有九种。 、 《书饶典》。马注:“萊夷也。”-宅喁夷。 、 《周礼职方式》-四夷八蠻。
【组词】
夷歌、 夷蠻
2.
【馆】
(形声。从食,官声。“馆”,供宿供膳,所以从“食”。它的异体字作“舘”,说明“馆”属于房舍一类。本义:高级客舍,宾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馆,客舍也。 、 《周礼·遗人》-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有积。 、 《诗·郑风·缁衣》-适子之馆兮。 、 《诗·大雅·公刘》-于豳斯馆。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师三日馆谷。 、 《左传·昭公元年》-楚公子围聘于郑,…将入馆。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组词】
馆人、 馆客、 馆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