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1:48: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48:07
“围脖儿”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围在脖子上的布或织物,通常用来保暖或作为装饰。在现代汉语中,它主要指的是一种围巾,尤其是针织或织造的,用来围绕脖子以抵御寒冷。
在文学作品中,“围脖儿”可能被用来象征温暖、关怀或某种情感的联系。在口语中,它可能只是一个日常用品的名称。在时尚领域,围脖儿可能被视为一种潮流配饰,与服装搭配以展现个人风格。
同义词:围巾、颈巾、领巾 反义词:(由于“围脖儿”是一个具体物品的名称,通常没有直接的反义词,但如果要表达“不戴围巾”的概念,可以说“裸露的脖子”)
“围脖儿”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围”和“脖儿”两个词组成,分别表示围绕和脖子。在古代,人们可能使用各种材料(如布、毛皮)来制作围脖儿,以应对寒冷。随着时间的推移,围脖儿的材质和样式有了更多的变化,成为了现代时尚的一部分。
在中国文化中,围脖儿常常与冬季和保暖联系在一起。它也是送礼时常选的物品之一,象征着温暖和关怀。在社会背景中,围脖儿也反映了人们对时尚的追求和对个人形象的重视。
“围脖儿”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温馨、舒适和家的感觉。它也可能唤起对冬季、雪景和节日氛围的记忆。
在个人生活中,围脖儿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冬季配饰,帮助抵御寒冷,同时也是表达个人风格的一种方式。
在诗歌中,可以将“围脖儿”比喻为情感的纽带,如“爱情如同一
1.
【围】
(形声。从囗,韦声。“囗”是“围”的古字。本义:环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按,围绕, 周围字当用此。”-囗,回也,象回币之形。 、 《广雅·释诂四》-围,裹也。 、 《易·系辞上》-范围天地之化。 、 《周礼·考工记·庐人》-以其一为之被而围之。
【组词】
围堑、 围圆、 围地、 围屏、 围落
2.
【脖】
(形声。从肉,孛(bèi)声。本义:颈项。俗称脖子)。
同本义。
【引证】
关汉卿《单刀会》-青龙偃月刀,九九八十一斤,脖子里着一下。
3.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