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2:14: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2:14:18
弃地:字面意思是指被遗弃或放弃的土地。基本含义是指那些无人管理、未被利用或被废弃的土地。
“弃地”一词源于汉语,由“弃”和“地”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弃”意味着放弃或遗弃,而“地”则指土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弃地”逐渐被用来描述那些被遗弃的土地。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弃地”可能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例如,在战后重建的语境中,“弃地”可能象征着希望和新生。
“弃地”一词往往带有一种荒凉和失落的情感反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废弃的建筑物、杂草丛生的景象,以及被遗忘的历史。
在个人经历中,“弃地”可能与童年时探索废弃建筑或荒地的记忆相关联,这些经历可能充满了探险和发现的乐趣。
在诗歌中,可以将“弃地”作为主题,描绘其荒凉之美:
在城市的边缘,
一片弃地静静躺卧,
杂草与野花共舞,
时光在此悄然流逝。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荒废的工厂区,锈迹斑斑的机器,以及随风摇曳的野草。听觉上,可能是风吹过空旷地带的呼啸声,或是远处鸟鸣的回响。
在不同语言中,“弃地”可能有类似的表达,如英语中的“abandoned land”或“wasteland”,它们都传达了被遗弃和未被利用的概念。
“弃地”一词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联想。它不仅描述了一个地理现象,还反映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社会变迁中的失落与希望。通过对“弃地”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并在创作和表达中灵活运用。
1.
【弃】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个头向上的婴孩,三点表示羊水,头向上表示逆产。中间是只簸箕 ,下面是两只手。合起来表示将不吉利的逆产儿倒掉之意。小篆写法大同小异。本义:扔掉;抛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弃者,不孝子人所弃也。”-弃,捐也。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天之弃商也久矣。 、 王粲《七哀》-抛子弃草间。 、 苏洵《六国论》-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敌弃炮仓皇遁。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子孙弃者。 、 清·周容《芋老人传》-弃其妇。 、 《广东军务记》-弃甲投戈。 、
2.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