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10: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10:01
举鼎绝膑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举起鼎来折断膝盖”,比喻力大无比或形容人的力量极大。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其中描述项羽能够举起重鼎,显示其非凡的力量。
在文学作品中,举鼎绝膑 常用来形容英雄人物的非凡力量或超人的能力。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体育**员或历史人物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体育、历史或文学研究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具体描述某人的力量或成就。
举鼎绝膑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历史记载,特别是《史记》中关于项羽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文学和日常语言中,用来形容人的巨大力量。
在文化中,力量和勇气是受到高度赞扬的品质。举鼎绝膑** 这个成语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强调了个人的力量和能力。
这个成语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联想,想象一个人能够举起重鼎,这种形象充满了力量和震撼。它激发了对英雄主义和超凡能力的向往。
在观看体育比赛时,特别是举重比赛,我常常会想到这个成语,因为它很好地描述了**员展现出的巨大力量。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力拔山兮气盖世,
举鼎绝膑显神威。
想象一个壮汉在古代竞技场上举起巨大的青铜鼎,周围观众的欢呼声和鼎的沉重落地声,这些都是与举鼎绝膑相关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ifting the weight of the world”(举起世界的重量),虽然不完全相同,但都表达了巨大的力量和负担。
举鼎绝膑 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描述力量的词汇,它还承载了*古代文化和历史的深厚底蕴。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今日我辈对于此国债问题当何如?将一惟政府所指派而唯唯负担,莫敢辞乎?举鼎绝脰之患,恐遂不免也。
1.
【举】
(形声。小篆字形,从手,舉(yǔ)声。本义:双手托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举,对举也。 、 《广韵》-举,擎也。 、 《庄子·逍遥游》-其坚不能自举也。 、 《史记·项羽本纪》-举所佩玉玦。
【组词】
举桉、 举案
2.
【鼎】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的部分象鼎的左右耳及鼎腹,下面象鼎足。本义:古代烹煮用的器物)。
同本义 。盛行于商、周。用于煮盛物品,或置于宗庙作铭功记绩的礼器。统治者亦用作烹人的刑具。
【引证】
《说文》-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
【组词】
鼎峙、 鼎铉、 鼎鼐
3.
【绝】
(会意。从糸(mì),表示与线丝有关,从刀,从卩(人)。表示人用刀断丝。本义:把丝弄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绝,断丝也。 、 《史记》-冠缨索绝。
【组词】
绝缨
4.
【脰】
(形声。从肉,豆声。本义:脖子)。
“脰”假借为“头”,头颅。
【引证】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