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1:10: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1:10:24
词汇“乐祸不悛”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似乎没有确切的成语或词汇与之完全对应。因此,我将基于您提供的词汇结构进行分析,假设“乐祸不悛”可能意味着“乐于看到灾难而不悔改”。以下是对这个假设词汇的分析:
“乐祸不悛”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人乐于看到他人的不幸或灾难,并且对此不感到悔改或改变态度。
由于“乐祸不悛”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追溯。但如果我们假设它是一个新造词汇,那么它的构成可能受到“乐祸”(乐于看到灾难)和“不悛”(不悔改)这两个概念的影响。
在强调同情和互助的社会文化中,“乐祸不悛”这样的态度通常被视为不道德的。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这种态度的接受程度可能有所不同。
这个词汇可能引起负面情感,如厌恶和反感,因为它描述了一种不人道和缺乏同情心的行为。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遇到有人表现出“乐祸不悛”的态度,我们可能会感到失望和愤怒,并试图通过教育和沟通来改变这种态度。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乐祸不悛”来描绘一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如:
在黑暗的角落里,他笑对苦难,
乐祸不悛,心如冰霜。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阴暗的角落和冷酷的笑容;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冷笑或嘲讽的声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情感和行为可以用不同的词汇来描述,如英语中的“schadenfreude”(幸灾乐祸)。
“乐祸不悛”这个假设词汇揭示了人性中可能存在的不良倾向,提醒我们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应注重道德和情感的培养。通过理解和使用这样的词汇,我们可以更好地识别和抵制不健康的社会行为。
其间凶残之党,乐祸不悛,则须敕法以峻刑,诛一以警百。
其有暴君,终于不省,~,则有知前之所言者。
1.
【乐】
(象形。小篆字形。象鼓鼙木架形。本义:音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五声八音相比而成乐。-乐,五声八音总名。象鼓鞞,木其虡也。 、 《礼记·乐记》-乐者,天地之和也。夫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 、 《礼记·世本》-伶伦作乐。 、 《周礼·保氏》-二曰六乐,谓云咸韵夏濩武也。 、 《吕氏春秋·慎行论》-以乐传教。
2.
【祸】
(形声。从示,楇(kuā)声。本义:灾祸,祸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禍,害也。神不福也。 、 《周礼·掌客》-禍灾杀礼。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禍兮福所倚。 、 《荀子·天论》-逆其类者谓之禍。 、 《论衡·累害》-来不由我,古谓之祸。 、 《韩非子·大体》-鱼无失水之祸。 、 《韩非子·十过》-不顾国政,则亡国之祸也。 、 《战国策·赵策》-近者祸及身。 、 《淮南子·人间训》-不能为祸。 、 明·魏禧《大铁椎传》-祸且及汝。 、 《资治通鉴》-祸至无日。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文人画士之祸。 、 《广东军务记》-祸及枯骨。
【组词】
祸基、 祸不旋踵、 祸至无日、 祸中有福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悛】
(形声。本义:停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悛,止也。 、 《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 、 《左传·成公十三年》-康犹不悛。 、 《国语》-其有悛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