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14: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14:53
为恶不悛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做坏事而不悔改”。其中,“为恶”指的是做坏事,“不悛”则表示不悔改。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个人持续做坏事且没有悔改的意愿或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为恶不悛 常用来形容那些顽固不化、恶行累累的角色,如反派人物或历史上的暴君。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批评或指责那些明知故犯、屡教不改的人。在法律或道德讨论中,它可能用来描述那些持续违反法律或道德规范的人。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细微差别上有所不同,但都围绕着“不悔改”和“悔改”这两个核心概念。
为恶不悛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的道德和法律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社会中,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为恶不悛** 强调了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力,以及对持续恶行的不容忍。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用来强调法律和道德的重要性,以及对持续违法行为的谴责。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强烈的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顽固、不悔改和最终的惩罚。它可能引发人们对持续恶行的厌恶和对正义的期待。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经常使用这个成语,但如果遇到那些明知故犯、屡教不改的人,我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他们的行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他**为恶不悛**,心如铁石,
罪行累累,终难逃天网。
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黑暗、阴沉的画面,以及沉重的音乐,反映出其负面和严肃的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persistently evil without remorse" 或 "incorrigible villain",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含义相似。
为恶不悛 这个成语在描述持续恶行和缺乏悔改的行为时非常有用。它不仅强调了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力,也反映了人们对正义的期待。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贾后为恶不悛。
这个人~,终究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1.
【为】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帮助;佑助。
【引证】
《诗·大雅·凫鷖》-福禄来为。
【组词】
为虎添
2.
【恶】
讨厌;憎恶。
【引证】
《荀子·天论》-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 、 《论语·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诚好恶何如。 、 清·黄宗羲《原君》-好逸恶劳。 、
【组词】
甚恶、 恶忌、 恶生、 恶不去善、 恶杀、 恶紫夺朱、 恶嫌、 恶惮、 恶识、 恶上、 这人真可恶;憎恶、 深恶痛绝;恶恶
嫉妒。
【引证】
《资治通鉴》-[刘]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悛】
(形声。本义:停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悛,止也。 、 《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 、 《左传·成公十三年》-康犹不悛。 、 《国语》-其有悛乎?
1. 【为恶不悛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