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07:27: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7:27:18
“乐而不淫”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快乐而不放纵。这个成语强调在享受快乐的同时,要保持适度,不至于过度放纵或失去节制。
在文学中,“乐而不淫”常用来形容人物的行为或情感表达,强调在欢乐中保持优雅和节制。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劝诫他人不要过度沉迷于某种快乐,保持理智。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伦理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讨论适度享乐与自我控制的关系。
这些词汇在强调保持平衡和避免极端方面有所不同,但都与“乐而不淫”的核心意义相关。
“乐而不淫”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中庸之道,即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适度和平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但其核心意义始终未变。
在文化中,“乐而不淫”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节制和平衡的重视。这种思想影响了人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强调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不应失去自我控制。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平和与理智。它提醒我在享受快乐时也要保持清醒,不要被短暂的快乐冲昏头脑。
在我的生活中,我经常用“乐而不淫”来提醒自己在社交活动中保持适度,不要过度饮酒或沉迷于娱乐,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春风的怀抱中,我乐而不淫,
心随花开,却不迷失方向。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在花园中漫步,欣赏着花朵的美丽,但他的表情和姿态都显示出一种适度和平静,没有过度兴奋或放纵。这种画面与“乐而不淫”的意境相符。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用“moderation in all things”来表达,强调在所有事情上都要保持适度。
“乐而不淫”这个成语对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提醒,它教会我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保持节制和平衡。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如何在不同情境下保持适度的行为和情感表达。
忿而不戾,哀而不伤,~,虽诗歌,亦教训也。
1.
【乐】
(象形。小篆字形。象鼓鼙木架形。本义:音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五声八音相比而成乐。-乐,五声八音总名。象鼓鞞,木其虡也。 、 《礼记·乐记》-乐者,天地之和也。夫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 、 《礼记·世本》-伶伦作乐。 、 《周礼·保氏》-二曰六乐,谓云咸韵夏濩武也。 、 《吕氏春秋·慎行论》-以乐传教。
2.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淫】
(形声。从水,侌(yín)声。本义:浸淫;浸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锴注:“随其脉理而浸渍也。”-淫,侵淫随理也。 、 《考工记·匠人》-善防者水淫之。 、 《淮南子·览冥》。注:“平地出水为淫水。”-女娲积芦苇以止淫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