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24: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24:28
词汇“召陵”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词汇,它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但在历史文献和地名中有所体现。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召陵”进行分析:
“召陵”字面意思是指古代帝王召集诸侯或臣民的地方,或者是指帝王陵墓所在的地方。在古代文献中,“召”有召集、召见之意,“陵”则指高大的土山或帝王陵墓。
在文学作品中,“召陵”可能被用来象征权威或历史的厚重。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使用,因为它具有较强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考古学中,可能会提及“召陵”作为研究对象。
同义词:召集地、帝王陵 反义词:这个词汇较为特殊,没有直接的反义词。
“召陵”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召”源自古代的召集行为,“陵”则源自古代对高大土山的称呼。随着时间的推移,“召陵”逐渐成为特定历史**或地点的代称。
在古代,帝王召集诸侯或臣民的地方往往具有重要的政治和文化意义。因此,“召陵”在古代社会中象征着权威和的重要性。
对于我来说,“召陵”带有一种庄严和历史的厚重感,它让我联想到古代帝王的威严和古代社会的秩序。
在我的生活中,我并未遇到与“召陵”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但通过学*和了解这个词汇,我对**古代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召陵”:
古风悠扬,召陵之上,
帝王召集,诸侯共襄。
历史长河,波澜壮阔,
召陵一词,千古传唱。
想象中的“召陵”可能是一片广阔的平原,中央有一座高大的土山,四周是古代建筑的遗迹。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钟鼓声,象征着召集的号令。
由于“召陵”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通过对“召陵”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词汇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意义。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但它丰富了汉语的内涵,对于深入了解**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1.
【召】
(形声。从口,刀声。本义:呼唤)。
召唤。用言语叫人来。
【引证】
《说文》-召,呼也。从口,刀声。以言曰召,以手曰招。 、 《广雅·释诂二》-召,呼也。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召有司。 、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大府召视儿。 、 宋·王谠《唐语林·雅量》-亦召供奉。
【组词】
召呼、 召致
2.
【陵】
(形声。从阜(fù),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夌(líng)声。本义:大土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陵,大阜也。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殽有二陵焉。 、 《国语·齐语》-陵阜陆墐。 、 《易·渐卦》-鸿渐于陵。 、 《聊斋志异·促织》-古陵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