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42: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42:32
以文害辞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因为追求文采而损害了言辞的真实含义”。这个成语强调了在表达时过于注重形式美而忽视了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以文害辞”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文学批评,强调了内容与形式的平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用以批评那些过于注重形式而忽视实质的行为。
在**文化中,“以文害辞”反映了对于真实性和诚信的重视。在社会交往中,真诚和直接的沟通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这个成语在社会文化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负面情感,因为它暗示了一种不真诚和虚伪的行为。在联想上,它可能让人想到那些表面光鲜但内在空洞的事物。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文章或演讲,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吸引人,但深入了解后发现内容并不扎实,这时我就会想到“以文害辞”这个成语。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的诗篇如繁星点缀夜空,却以文害辞,星光下隐藏着空洞。”
视觉上,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那些装饰华丽但内容空洞的画作或建筑。听觉上,它可能让人想到那些听起来很动听但内容空洞的演讲。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yle over substance”,意思是为了形式而牺牲内容。
“以文害辞”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表达时要注重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避免过度修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沟通效率和质量。
文,字也。辞,语也……言说《诗》之法,不可以一字而害一句之义,不可以一句而害设辞之志。
子美诗,备诸家体,非必率合程度,侃侃者然也。是篇落句处凡五杜鹃岂可~、辞害意耶?
1.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引证】
《说文》-以,用也。 、 《小尔雅》-以,用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 《左传·定公十年》-封疆社稷是以。 、 蔡元培《图画》-纯以形式。 、 《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组词】
以手代足、 以疏间亲、 以耳为目、 以指测河
2.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五章以奉五色。 、 《荀子·非相》-美于黼黼文章。 、 《韩非子·十过》-茵席雕文。 、 《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斑文小鱼。
【组词】
文驾、 文斑、 文旆、 文绣、 文织、 文鳞
3.
【害】
何不。 同: 曷
【引证】
《书·大诰》-王害不违卜。 、 《诗·周南·葛覃》-薄汙我私,薄澣我衣,害澣害否,归宁父母。 、 《孟子·梁惠王上》-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 、 《汉书·翟方进传》-予害敢不于祖宗安人图功所终?
4.
【辞】
(会意。本义:诉讼,打官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分争辩讼谓之辞。-辞,讼也。 、 《后汉书·周纡传》。注:“辞案犹今案牍也。”-善于辞案条教。 、 《书·吕刑》-皇帝请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