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34: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34:05
词汇“减笔字”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词汇,因此我们需要从可能的含义和语境中进行推测和分析。
“减笔字”可能是指在书写或绘画时减少笔画或简化细节的字或图案。这可能涉及到书法、绘画或设计中的简化技巧。
在书法领域,“减笔字”可能指的是通过减少笔画来简化字形,使其更加简洁明了。在绘画或设计中,这可能意味着减少细节,使作品更加抽象或简洁。
由于“减笔字”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追溯。它可能是由书法家或艺术家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术语。
在追求简洁和效率的现代社会,减笔字的概念可能与现代设计理念相契合,强调简洁性和功能性。
“减笔字”可能给人一种简洁、现代和高效的感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现代艺术中的抽象风格和极简主义。
在日常生活中,减笔字的概念可以应用于各种设计场景,如logo设计、网页布局等,强调简洁和易读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减笔字,留白意,一笔一划皆心迹。”
结合图片,可以展示一些减笔字风格的书法作品或设计作品,让人直观感受其简洁之美。
在不同文化中,简化字形的概念普遍存在,如日本的“减笔文字”(減筆文字),强调简洁和易读性。
“减笔字”虽然不是一个常见词汇,但它体现了简洁和效率的设计理念,对于提升设计作品的现代感和功能性具有重要意义。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简洁和高效的设计原则。
1.
【减】
(形声。从水,咸声。本义:减少,由全体中去掉一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减,渻也。 、 《广雅》-减,少也。 、 《管子·宙合》-减,尽也。 、 《韩诗·巧言》。传:“少也。”-谮始既减。 、 《左传·文公十七年》-克减侯宣多。 、 《汉书·元帝纪》-太仆减谷食。 、 清·张廷玉《明史》-为减舆从。 、 清·方苞《狱中杂记》-增减要语。 、 清·洪亮吉《治平篇》-今昔而减。 、 清·袁枚《祭妹文》-减一分则喜。
【组词】
减算、 减膳、 减了口里的
2.
【笔】
(会意。从竹,从聿。“聿”(yù),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秦制字。秦以竹为之,加竹。-筆,秦谓之筆。从聿从竹。 、 《礼记·曲礼》-史载笔,士载言。 、 清·林觉民《与妻书》-不能竟书而搁笔。
【组词】
毛笔;钢笔;圆珠笔;笔削、 笔帕之敬、 笔楮难穷
3.
【字】
(会意兼形声。从宀(mián)从子,子亦声。在屋内生孩子。本义:生孩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乳也。 、 《广雅》-字,生也。 、 《论衡·气寿》-妇人疏字者子活,数乳者子死。 、 《汉书》。颜师古注:“字,生也。”-六畜遂字。 、 《山海经·中山经》-苦山有木,服之不字。 、 《汉书·食货志下》-亭有畜字马,岁课息。
【组词】
字乳、 字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