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57: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57:07
“以是为恨”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因为这个而感到遗憾或怨恨。它表达了一种因为某种原因或行为而产生的负面情绪,通常涉及到对过去发生的事情的后悔或不满。
在文学作品中,“以是为恨”常用于描述人物因为某个决定或**而感到深深的遗憾。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的书面语或演讲中,它可以用来表达深刻的情感。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人际关系研究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探讨负面情绪的产生和影响。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情感强度和具体情境上可能有所不同,但都与“以是为恨”在情感表达上有一定的关联。
“以是为恨”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但其具体出处不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特定的文学和正式语境中仍然保留其原有的意义和用法。
在**文化中,“以是为恨”反映了人们对过去行为的反思和对未来决策的警示。它强调了决策的重要性以及错误决策可能带来的长期负面影响。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教育人们要慎重考虑自己的行为和选择。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沉重和反思。它让我联想到人们在面对错误决策时的无奈和后悔,以及对未来行为的警醒。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因为一时的疏忽而错过了与一位老朋友的聚会,这件事让我深感“以是为恨”,因为那可能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的机会。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时光匆匆,以是为恨,错过了那朵最美的花。”
视觉上,这个成语可能让我联想到一幅描绘孤独和遗憾的画面,如一个人站在海边,望着远方的夕阳。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悲伤的音乐旋律,如钢琴的低沉音符。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 regret deeply”或“to hold a grudge”,但这些表达在情感深度和文化内涵上与“以是为恨”有所不同。
“以是为恨”这个成语在表达深刻情感和反思过去行为方面非常有用。它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也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慎重决策,避免未来的遗憾。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对于提升语言的深度和丰富性非常重要。
不得永奉陛下,以是为恨。
1.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引证】
《说文》-以,用也。 、 《小尔雅》-以,用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 《左传·定公十年》-封疆社稷是以。 、 蔡元培《图画》-纯以形式。 、 《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组词】
以手代足、 以疏间亲、 以耳为目、 以指测河
2.
【是】
(会意。小篆字形,从日正。本义:正,不偏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十目烛隐曰直,以日为正曰是。-是,直也。 、 《礼记·玉藻》。疏:“谓正也。”-而疑是精粗之体。 、 《易·未济》-上九,濡其首,有孚失是。
3.
【为】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帮助;佑助。
【引证】
《诗·大雅·凫鷖》-福禄来为。
【组词】
为虎添
4.
【恨】
(形声。从心,艮(gèn)声。本义:怀恨在心,怨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恨,怨也。 、 《国语·周语下》-今财亡民罢,莫不怨恨。 、 唐·杜甫《兵车行》-役夫敢申恨。 、 唐·李朝威《柳毅传》-恨贯肌骨。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亡国之恨。
【组词】
恨命、 恨恨、 恨穷发极、 恨五骂六、 恨如头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