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2:04: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2:04:31
“以攻为守”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在防御时采取主动攻击的策略,通过进攻来达到防守的目的。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在被动的情况下通过主动出击来扭转局势,化被动为主动。
“以攻为守”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军事策略,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商业、政治和个人生活等。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体现了“变被动为主动”的智慧,强调在逆境中寻找突破口的重要性。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进取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勇于挑战的精神。
在个人生活中,面对工作上的挑战,我曾采取以攻为守的策略,主动寻求解决方案,最终成功克服了困难。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风暴的中心,以攻为守,心之帆扬,逆风而行。”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战士在敌军的包围中,挥剑冲锋,背景是战鼓隆隆,这正是“以攻为守”的生动体现。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策略可以用“attack is the best defense”来表达,意思相近,但文化背景和使用语境有所不同。
“以攻为守”这个成语不仅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教会我们在面对挑战时,不应被动等待,而应主动出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提升沟通效果。
在这次足球比赛中,主队采取了~的战术。
1.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引证】
《说文》-以,用也。 、 《小尔雅》-以,用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 《左传·定公十年》-封疆社稷是以。 、 蔡元培《图画》-纯以形式。 、 《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组词】
以手代足、 以疏间亲、 以耳为目、 以指测河
2.
【攻】
(形声。从攴(pū),工声。本义:进攻,攻打)。
同本义(与“守”相对)。
【引证】
《说文》-攻,击也。 、 《左传·宣公二年》-攻灵公于桃园。 、 《战国策·秦策》-宽则两军相攻。 、 《左传·僖公四年》-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 《墨子·公输》-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 《孙子·谋攻》-其次伐兵,下政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 汉·贾谊《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 《论语·先进》-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组词】
攻车、 攻钞、 攻围、 攻无不取
3.
【为】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帮助;佑助。
【引证】
《诗·大雅·凫鷖》-福禄来为。
【组词】
为虎添
4.
【守】
(会意。从宀,从寸。宀表示房屋;寸是法度。合起来表示掌管法度。本义:官吏的职责,职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寺,廷也;府,文书藏也。-守,官守也。从门,寺府之事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左传·二十一年》-王巡虢守。 、 《周礼均人》。注:“地守,衡虞之属。”-均地守。 、 《周礼·内宰》。注:“宿卫者。”-纠其守。 、 《荀子·王制》。注:“谓地也。”-虽守者益。 、 《左传·隐公五年》-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 《孟子·公孙丑下》-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