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2:11: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2:11:27
炳烛夜游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点燃蜡烛在夜晚游玩”。它通常用来形容在夜晚进行某种活动,尤其是那些需要光线照明的活动,如读书、写作或与朋友聚会。
在文学作品中,炳烛夜游 常被用来营造一种浪漫或神秘的氛围,如在描述古代文人墨客的夜生活时。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社交场合或文艺圈子中,人们可能会用它来形容一种优雅或文艺的生活方式。
同义词:夜读、夜游、夜宴 反义词:昼行、日间活动
炳烛夜游 这个词汇源自**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在古代,由于没有现代的照明设备,夜晚的活动往往需要点燃蜡烛或油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形容一种特定的文化或生活方式。
在传统文化中,炳烛夜游** 常常与文人墨客的雅致生活联系在一起。它反映了古代文人对夜晚的独特情感和对知识的追求。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可能更多地被用来形容一种文艺或浪漫的生活方式。
炳烛夜游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一种宁静和浪漫的情感反应。它让我联想到古代文人在烛光下读书写作的场景,以及那种远离尘嚣、沉浸在知识海洋中的感觉。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有一次我参加了一个文学沙龙,我们在一个安静的咖啡馆里炳烛夜游,分享各自的创作和阅读体验。那是一个非常难忘的夜晚。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炳烛夜游,书香满室,
墨香四溢,心随字舞。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幅古代书房的照片,烛光摇曳,书架上摆满了古籍。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古典音乐,如古筝或琵琶曲,来营造一种古典和宁静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candlelit dinner”(烛光晚餐),它也传达了一种浪漫和优雅的氛围,但更多地与社交活动相关。
炳烛夜游 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种具体的活动,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联想。在我个人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词汇,可以帮助我更好地表达对夜晚和知识的独特情感。
1.
【炳】
(形声。从火,丙声。本义:光明,明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炳,明也。 、 《易·革》-其文炳也。 、 《广雅》-炳炳,明也。 、 班固《两都赋》-大汉之文章炳然与三代同风 。
【组词】
炳著、 炳焕、 炳映、 炳然、 炳耀
2.
【烛】
(形声。从火,蜀声。本义:古代照明用的火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燋也。未爇曰燋,执之曰日烛,树地曰庭燎。苇薪为之,小者麻蒸为之。-烛,庭燎大烛也。 、 《仪礼·燕礼》-执烛于西阶上。 、 《周礼·司烜氏》。注:“树于门外,曰大庭燎。”-共坟烛庭燎。 、 《礼记·曲礼》-独不见跋。 、 《仪礼·士丧礼》注-火在地曰燎,执之曰烛。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举烛者,尚明也。 、 《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 陆游《雪夜感旧》-江月亭前桦烛香,龙门阁上驮声长。
【组词】
烛火、 烛炬
3.
【夜】
(形声。金文字形。从月,亦声。本义:从天黑到天亮的时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夜,舍也。天下休舍也。 、 《广雅》-夜,暮也。 、 《周礼·鸡人》。注:“夜,夜漏未尽,鸡鸣时也。”-夜呼旦。 、 《左传·庄公七年》。疏;“夜者自昏至旦之总名。”-辛卯夜,恒星不见。 、 《周髀算经》-夜者阴。 、 《诗·卫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 《乐府诗集·木兰诗》-昨夜见军帖。 、 《世说新语·自新》-三日三夜。
4.
【游】
(形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游,旌旗之流也。 、 《诗·长发》-为下国缀旒。 、 《左传·桓公十二年》-鞶厉游缨,昭其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