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22: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22:24
“炳若日星”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光辉灿烂如同太阳和星星。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某人或某物的光辉、成就或名声非常显著,如同太阳和星星一样耀眼,不可忽视。
在文学作品中,“炳若日星”常用来赞美历史上的伟人或英雄,形容他们的功绩或名声如同太阳和星星一样永恒和辉煌。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的演讲或文章中,它可以用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正式感。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文学研究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那些对人类文明有重大贡献的人物。
同义词:
反义词:
“炳若日星”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学,特别是在描述历史人物或时经常使用。它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如《史记》、《汉书》等,这些文献中常用类似的比喻来形容伟大的人物或**。
在文化中,太阳和星星常常被视为光明和希望的象征。因此,“炳若日星”这个成语不仅用来形容个人的光辉成就,也反映了人对光明和希望的追求。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光明、希望和伟大。它激发人们对卓越成就的向往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撰写关于历史人物的论文或演讲时使用这个成语,以强调他们的伟大和影响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炳若日星,照耀古今, 英雄事迹,永载人心。”
想象一幅画面:夜空中最亮的星星和初升的太阳,共同照亮大地,这样的场景可以很好地体现“炳若日星”的意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s bright as the sun and stars”,虽然不如“炳若日星”那样简洁和富有诗意,但也传达了相似的光辉和显著的意味。
“炳若日星”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也反映了中华文化对光明和伟大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文雅和深度。
仁皇一朝人才之盛,如文正公、文忠公、师鲁,皆第一流人,名书国史,炳若日星,初不假于称赞。
清·吴璿《飞龙全传》第19回:“今日见恩兄心事,~,严如霜露,凛不可犯。”
1.
【炳】
(形声。从火,丙声。本义:光明,明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炳,明也。 、 《易·革》-其文炳也。 、 《广雅》-炳炳,明也。 、 班固《两都赋》-大汉之文章炳然与三代同风 。
【组词】
炳著、 炳焕、 炳映、 炳然、 炳耀
2.
【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本义:顺从)。
同本义。
【引证】
《尔雅·释名》-若,顺也。 、 《诗·鲁颂·阙宫》-万民是若。 、 《诗·大雅·烝民》-天子是若。 、 《易·观》-有孚禺若。 、 《书·尧典》-钦若昊天。 、 《左传·宣公三年》-不逢不若。
【组词】
若时、 若淑
3.
【日】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 、 《易·说卦》-离为日,为火。 、 《周礼·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 、 《孟子》-天无二日,太阳也。 、 《列子·汤问》-日初出,大如车盖。
【组词】
日冠、 日昃、 日旸儿、 日月交食、 日头搁山、 日头趖西、 日居月诸
4.
【星】
(象形。从晶,生声。晶象形。本义:星星)。
同本义 宇宙间发射或反射光的天体。
【引证】
《说文》。按,散文则统谓之星,对文则五纬为星,二十八宿为辰。-星,万物之精,上为列星。 、 《书·尧典》-日月星辰。 、 《书·洪范》。郑注:“星,五星也。”-四曰星辰。 、 《荀子》-列星随旋,日月递炤。(炤:照耀)
【组词】
星筹、 星霜、 星桥、 星布、 星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