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01: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01:52
文采炳焕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文章的文采非常鲜明、灿烂。其中,“文采”指的是文章的辞藻、风格和表达能力,“炳焕”则意味着明亮、光彩照人。整个成语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非常优美,富有文采,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灵上的美感。
在文学语境中,文采炳焕 常用来评价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散文等,强调其语言的优美和表达的艺术性。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可以通过类似的表达来传达相同的意思,如“文笔很好”、“写得很漂亮”等。在专业领域,如文学评论、教育等,这个词汇会被用来具体分析和评价作者的写作技巧和风格。
同义词:文笔生花、辞藻华丽、文辞优美 反义词:文笔拙劣、文不加点、文辞平庸
文采炳焕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学批评,特别是在评价诗文时经常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文学作品的评价中,成为衡量文学艺术性的一个重要标准。
在**文化中,文学一直被视为高雅的艺术形式,文采炳焕的概念体现了对文学艺术性的追求和尊重。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也反映了人们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期待和评价标准。
文采炳焕 这个词汇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愉悦,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充满诗意和艺术感的文学作品,激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在阅读或评价文学作品时,我常常使用文采炳焕 这个词汇来表达对作品艺术性的赞赏。例如,在阅读一首优美的诗歌后,我会说:“这首诗的文采炳焕,真是令人陶醉。”
在创作一首诗时,我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拂面,文采炳焕, 诗行间,花开满园。 笔下生辉,心随风转, 一纸墨香,传世千年。
文采炳焕 可以让人联想到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或是悠扬动听的音乐,它们都以各自的方式展现了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eloquent" 或 "vivid prose",它们都传达了文章或言辞的生动和优美。
文采炳焕 这个词汇不仅是对文学作品的一种赞美,也是对语言艺术的一种追求。在学*语言和文学的过程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创造美的语言艺术作品。
狄伯奇小僧游猎得豹,见其文采炳焕,遂自感叹,始学书艺。
1.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五章以奉五色。 、 《荀子·非相》-美于黼黼文章。 、 《韩非子·十过》-茵席雕文。 、 《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斑文小鱼。
【组词】
文驾、 文斑、 文旆、 文绣、 文织、 文鳞
2.
【采】
采地,古代士大夫的封邑 ,又叫采邑,食邑,采地。
【引证】
《礼记·礼运》-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 、 《法言·重黎》。注:“食税也。”-西采雍梁。 、 《公羊传·襄公十五年》注-所谓采者,不得有其土地人民采取其租税耳。字亦作寀。
3.
【炳】
(形声。从火,丙声。本义:光明,明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炳,明也。 、 《易·革》-其文炳也。 、 《广雅》-炳炳,明也。 、 班固《两都赋》-大汉之文章炳然与三代同风 。
【组词】
炳著、 炳焕、 炳映、 炳然、 炳耀
4.
【焕】
(形声。从火,奂(huàn)声。本义:火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新附》-焕,火光也。
光亮,鲜明。
【引证】
《论语》。集解:“明也。”-焕乎其有文章。
【组词】
焕乎、 焕炳、 焕发、 焕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