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53: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53:37
“玉函方”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用玉石制成的盒子或容器,通常用来存放珍贵或重要的物品。在古代,玉函方可能用于存放书籍、药方、符咒或其他重要的文献资料。
在文学作品中,“玉函方”常被用来象征珍贵、神秘或神圣之物。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考古学、历史学或文物保护中,可能会提及玉函方作为一种古代文物的类型。
“玉函方”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玉”指的是玉石,“函”意为盒子或容器,“方”可能指的是形状或类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可能有所变化,但其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玉石被视为吉祥、高贵和纯洁的象征。因此,玉函方作为一种用玉石制成的容器,也承载了这些文化意义。在古代社会,玉函方可能被用于皇家或贵族的仪式和日常生活中,体现了其社会地位和财富。
提到“玉函方”,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神秘、高贵和珍贵。这个词汇可能会激发人们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兴趣,以及对玉石工艺的赞叹。
在参观历史博物馆时,我曾见过一件精美的玉函方,它不仅展示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也让我对古代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可以将“玉函方”比喻为珍藏的记忆或秘密:
玉函方中藏,岁月静好长。
秘密如玉润,时光不曾忘。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件精美的玉函方,其细腻的雕刻和温润的玉质,带来视觉上的美感。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宫廷的乐曲,与玉函方的历史背景相呼应。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玉盒”或“玉匣”,但“玉函方”特有的“函”和“方”组合,体现了汉语的独特表达方式。
通过对“玉函方”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汇在文化和历史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个物质实体的描述,也是对古代工艺和文化的赞美。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和文化知识。
1.
【玉】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 、 《礼记·曲记》。疏:“玉谓佩也。”-君无故玉不去身。 、 《虞书》。郑注:“执之曰瑞,陈列曰玉。”-五玉。 、 《周礼·王府》-王齐则共食玉。 、 《书·洪范》-惟辟玉食。 、 《左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组词】
玉情儿、 玉墀、 玉阙、 玉虚、 玉树、 玉砚、 玉雕、 玉栏
2.
【函】
(象形。今隶误作函。本义: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圅,舌也。 、 《国语·楚语》。注:“入也。”按,如舌之在口中也。-若合而函吾中。 、 《通俗文》-口上曰臄,口下曰圅。 、 《广雅·释亲》-噱,圅舌也。
3.
【方】
(象形。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故知并船为本义。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方,併船也。象两舟总头形。 、 《尔雅》。李注:“竝两船曰方舟。”-大夫方舟。 、 《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 、 《仪礼·乡射礼》。注:“犹併也。”-不足方。 、 《国语·齐语》-方舟设泭。 、 《诗·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 《资治通鉴》-操军方连战舰,首尾相接。 、 《史记·郦食其列传》-蜀汉之粟,方船而下。
【组词】
方轨、 方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