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50: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0:15
历历可见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清晰可见”,形容事物或景象非常清晰,一目了然。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视觉上的清晰度,强调事物的可见性和辨识度。
文学语境:在文学作品中,“历历可见”常用于描绘自然景色或历史场景,增强描述的生动性和真实感。
口语语境:在日常对话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记忆中的事物或经历,强调记忆的清晰和真实。
专业领域:在科学或技术领域,这个成语可能用于描述实验结果或数据的可视化,强调数据的清晰和准确。
同义词:清晰可见、一目了然、明明白白
反义词:模糊不清、隐约可见、朦朦胧胧
“历历”原指依次排列,后引申为清晰、分明。这个成语的形成和使用历史悠久,源自古代汉语,经过长期的使用和演变,成为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在**文化中,“历历可见”常用于强调事物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尤其是在历史叙述和文学创作中,用来增强叙述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这个成语给人以清晰、真实的感觉,常用于描述美好的记忆或景象,带来积极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清晰的画面和美好的回忆。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旅行中,站在高处俯瞰整个城市,那一刻的景象历历可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光洒落,湖面波光历历可见,如梦如幻。”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清晰的山水画,每一笔每一划都历历可见。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一首轻柔的钢琴曲,每一个音符都清晰可辨。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learly visible”或“vividly seen”,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清晰可见的概念是相似的。
“历历可见”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应用场景,它不仅描述了视觉上的清晰度,还传达了真实性和可信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见,谓之‘海市。’
殿前挂大镜,照人心腑,~。
1.
【历】
(形声。从謪,厤(lì)声。从“止”,表示与脚、行走有关。本义:经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历,过也。 、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深践戎马之地, 足历王庭,垂饵虎口。 、 清·姚鼐《登泰山记》-历齐河。 、 《三国志·诸葛亮传》-已历三世。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身不历农亩之劳。 、 清·张廷玉《明史》-历两京左右通政。
【组词】
身历、 历时、 历劫、 历岁、 历载、 历远、 历纪
2.
【历】
(形声。从謪,厤(lì)声。从“止”,表示与脚、行走有关。本义:经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历,过也。 、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深践戎马之地, 足历王庭,垂饵虎口。 、 清·姚鼐《登泰山记》-历齐河。 、 《三国志·诸葛亮传》-已历三世。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身不历农亩之劳。 、 清·张廷玉《明史》-历两京左右通政。
【组词】
身历、 历时、 历劫、 历岁、 历载、 历远、 历纪
3. 【可】
4.
【见】
“现”的古字。显现;出现;实现。
【引证】
《广雅》-见,示也。 、 《易·乾》。注:“出潜离隐,故曰见。”-见龙在田。 、 《汉书·韩信传》-情见力屈。 、 《战国策·燕策》-图穷而匕首见。 、 《孟子·梁惠王上》-见于王。 、 《论语·季氏》-见于孔子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其末立见。 、 《三国演义》-有虹见于玉堂。 、 吴均《与朱元思书》-有时见日。 、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组词】
见影、 见得
介绍,推荐。
【引证】
《论语·微子》-见其二子焉(让他两个儿子出见子路。见通“现”,使……现。焉,于之,向子路)。 、 《墨子·公输》-见我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