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1:42: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1:42:09
“玉冰”这个词汇在中文中通常不是一个常用的独立词汇,而是由两个字组合而成的词组。字面意思上,“玉”通常指代玉石,象征着美丽、珍贵和高贵;“冰”则指冰块,象征着清澈、冷冽和坚硬。结合起来,“玉冰”可以理解为像玉一样珍贵、像冰一样清澈的事物。
在文学作品中,“玉冰”可能被用来形容女性的肌肤或某种物体的质地,如“她的肌肤如玉冰般光滑”。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特定的文学或艺术语境中。在专业领域,如宝石学或材料科学中,可能会有特定的含义或应用。
“玉”和“冰”都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词汇,它们的组合可能是后来文学创作中的产物,用以形容某种理想化的、美丽而纯净的状态。
在中国文化中,“玉”一直被视为吉祥和高贵的象征,而“冰”则常常与纯洁和坚韧联系在一起。因此,“玉冰”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象征某种理想化的、高尚的品质。
“玉冰”这个词汇给人以清新、高贵和纯净的联想,可能会让人想到冬日的湖面、珍贵的宝石或是高洁的人格。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特定的文学创作或艺术欣赏中。例如,在描述自然景观或艺术品时,可能会用到“玉冰”来形容其美丽和纯净。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光洒在湖面上,湖水如玉冰般晶莹,夜风轻拂,带走了尘世的喧嚣。”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结冰的湖面,月光下闪烁着银光,如同玉石般的光泽。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清澈的钢琴旋律,如同冰块碰撞的声音,清脆而悦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通过描述性的语言来传达类似的意境,如英语中的“jade ice”或“crystal clear”。
“玉冰”这个词汇在中文中虽然不常用,但它蕴含的美丽、纯净和高贵的意象使其在文学和艺术创作中具有一定的价值。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1.
【玉】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 、 《礼记·曲记》。疏:“玉谓佩也。”-君无故玉不去身。 、 《虞书》。郑注:“执之曰瑞,陈列曰玉。”-五玉。 、 《周礼·王府》-王齐则共食玉。 、 《书·洪范》-惟辟玉食。 、 《左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组词】
玉情儿、 玉墀、 玉阙、 玉虚、 玉树、 玉砚、 玉雕、 玉栏
2.
【冰】
(会意。从仌,从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上拱)形。《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变成。从“仌”从“水”的会意字,于是“仌”就专用作部首。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冰,水坚也。 、 《易·坤》-履霜坚冰至。 、 《诗·邶风·匏有苦叶》-迨冰未泮。 、 《汉书·五行志》-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 、 《管子·五行》-冰解而冻释。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公徒释甲,执冰而踞。
【组词】
冰扳、 冰麝、 冰清水冷、 冰前刮雪、 冰玉自信、 冰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