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9:12: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9:12:56
生烧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食物在烹饪过程中未完全煮熟或烧透。在日常生活中,它通常用来描述食物的状态,特别是肉类或蔬菜在烹饪时没有达到应有的熟度,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生烧"一词源于汉语,"生"指未成熟或未完成,"烧"指烹饪过程中的加热。随着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有所增加。
在**文化中,食物的烹饪程度往往与健康和安全紧密相关。"生烧"作为一个描述食物状态的词汇,反映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
"生烧"这个词可能会引起人们对食物安全的担忧,尤其是在食品安全**频发的背景下。它也可能让人联想到烹饪时的细心和耐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因为忘记将鸡肉煮透而不得不重新烹饪,这次经历让我更加注意食物的烹饪程度,避免生烧的情况发生。
在诗歌中,"生烧"可以用来比喻未完成的事物或未达到的状态:
梦想如那生烧的肉, 未熟透,却已飘香。
想象一块生烧的牛排在锅中滋滋作响,这种声音和视觉形象可能会让人感到既期待又担忧。
在英语中,"undercooked" 可以对应"生烧",但在不同的文化中,对食物烹饪程度的接受度可能有所不同。
"生烧"这个词在描述食物状态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烹饪质量的关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沟通和表达对食物的期望和要求。
1.
【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 《广雅》-生,出也。 、 《广韵》-生,生长也。 、 刘巘《易义》-自无出有曰生。 、 《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生好物也。 、 《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 、 《诗·唐风·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 《诗·小雅·信南山》-生我百谷。 、 徐光启《甘薯疏序》-种之,生且蕃。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组词】
生盛、 生化、 生骨、 生落、 生遂、 生荣、 生处、 生肌、 生条
2.
【烧】
(形声。从火,尧声。本义:使物着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烧,爇也。 、 《礼记·内则》。注:“烧烟,于火中也。”-雏烧。 、 《管子·轻重甲》。注:“猎而行火曰烧。”-齐之北泽烧火。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 《资治通鉴》-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组词】
干柴好烧;他把衣服烧了一个洞;烧葬、 烧丹炼汞、 烧糊了卷子、 烧埋钱、 烧冷灶、 烧利市、 烧琴煮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