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18: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18:09
“循声附会”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按照声音去附和或解释。基本含义是指不加思考地随声附和,或者不深入理解就随意解释别人的话。这个成语通常带有贬义,暗示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
“循声附会”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变化,但其核心含义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即在保持和谐的同时,也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因此,“循声附会”这个成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于独立思考的推崇。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因为它暗示了缺乏深度和独立性。联想上,我会想到那些在讨论中总是随大流、没有自己观点的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些总是循声附会的朋友,他们在讨论中很少发表自己的看法,这让我感到有些失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喧嚣的会议室里, 循声附会的影子, 随波逐流, 失去了自己的声音。”
视觉上,我可以想象一群人在会议室里,其中一个人总是点头附和,没有自己的表情或动作。听觉上,我可以想象一个总是重复别人话语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yes-man”或“parrot”,它们也有类似的贬义含义,但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
“循声附会”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交流和讨论中要保持独立思考,不要盲目附和。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帮助我识别和避免缺乏独立性的行为。
1.
【循】
(形声。从彳,盾声。彳(chì),双人旁,与行走有关。本义:顺着,沿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循,行顺也。 、 《庄子·天道》-循道而趋。 、 《庄子·列御寇》-循墙而走。 、 《书·顾命》-率循大下。 、 《淮南子·本经》-五星循轨。 、 《淮南子·原道》-循天者,与道游者也。 、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循山而南。 、 《吕氏春秋·察今》-循表而夜涉。 、 《聊斋志异·促织》-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 、 清·姚鼐《登泰山记》-循以入。
【组词】
循轨、 循箫
2.
【声】
(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声,音也。 、 《礼记·乐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 《虞书》-声依永律和声。 、 《礼记·郊特牲》-凡声阳也。 、 《诗·齐风·鸡鸣》-苍蝇之声。 、 《诗·小雅·车攻》-有闻无声。 、 柳宗元《永州八记》-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 《孟子·梁惠王下》-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
【组词】
声叉、 声嘶、 声如洪钟、 声振林木、 声动梁尘
3.
【附】
(形声。从阜,付声。从“阜”(fù),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bù)本义:小土丘。《说文》:“附娄,小土山也。”)。
沾着,附着。
【引证】
《诗·小雅·角弓》-如涂涂附。 、 《考工记·轮人》-是故涂不附。 、 马中锡《中山狼传》-丈人附耳谓先生曰:“有匕首否?”
【组词】
附缠、 附离
4.
【会】
(会意。本义:计算;总计。本指年终结账。后泛指算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会,合也。 、 《玉篇》-会,岁计也。 、 《孟子·万章下》正义-会,大计也。然则零性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 、 《日知录》卷二十四-凡场务、仓库出纳在官之物,皆月计,季考,岁会。 、 《周礼·天官》-岁终,则会,唯王及后之服不会。 、 《周礼·小宰》。注:“月计曰要,岁计为会。”-听出入以要会。
【组词】
会事、 会最
会稽(kuàjī)。山地名,县名。在今浙江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