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00: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00:00
心神不宁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内心和精神处于不安宁的状态。它描述的是一个人因为某种原因(如焦虑、担忧、恐惧等)而无法集中精神,心情烦躁不安。
心神不宁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心神”指的是人的内心和精神状态,“不宁”则表示不安宁。这个成语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等,至今仍广泛使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心神不宁常与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心理健康联系在一起。儒家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就包括保持心神的宁静。
心神不宁 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焦虑和不安。它让我联想到一个人在面对压力或困难时的无助和烦躁。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有一次因为工作上的重大失误,我感到心神不宁,连续几天都无法集中精力,直到问题解决后才逐渐恢复平静。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夜深人静时,心神不宁,
思绪如潮水,涌动不息。
月光洒窗前,照见忧愁,
愿得一梦,忘却烦忧。
心神不宁 这个词让我联想到夜晚的寂静和孤独,可能是一首轻柔而忧郁的音乐,或是月光下摇曳的树影。
在英语中,心神不宁 可以对应为 "restless" 或 "agitated",但这些词汇更侧重于描述外在的行为表现,而心神不宁则更强调内心的不安。
心神不宁 这个词汇深刻地描述了人的内心状态,它在文学和日常语言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对于理解人的心理状态和情感表达都非常重要。
(三藏)心神不宁道:‘徒弟啊,我怎么打寒噤呢?’
她自己也惊讶为什么如此~,最后她自慰地想到:‘是因为等待慧来。’
1.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2.
【神】
(会意。从示申。“申”是天空中闪电形,古人以为闪电变化莫测,威力无穷,故称之为神。本义:神灵)。
传说中的天神,即天地万物的创造者或主宰者。
【引证】
《说文》-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 、 《周礼·大司乐》。注:“谓五帝及日月星辰也。”-以祀天神。 、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阳之精气曰神。 、 《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组词】
神司、 神会、 神祗、 神浒、 神馆、 神歌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宁】
贮藏;积聚。本作“宁” 同: 贮
【引证】
《说文》。按,与貯略同。-宁,办积物也。象形。 、 《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唐·李善注:“‘伫’与‘宁’同。”-惠风伫芳于阳林,醴泉涌溜于阴渠。
久立。后作“佇、竚”,简化为“伫”。
【引证】
《礼记·曲礼》-天子当宁而立。 、 《国语·楚语》-位宁有官司之典。 、 江永《乡党图考》-以人君门外有正朝,视朝则于此宁立故耳。
【组词】
宁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