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23: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23:20
“云集景附”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云彩聚集,景色依附。基本含义是指众多的人或事物聚集在一起,形成壮观的景象。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群或事物聚集得非常密集,形成一种宏大的场面。
在文学作品中,“云集景附”常用来形容盛大的或壮观的自然景象,如“群英云集景附,共商国是”。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用,但在描述大型活动或时,人们可能会使用类似的表达。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社会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历史上重要**中人物的聚集。
同义词:
反义词:
“云集景附”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显然是从自然景象中引申出来的比喻用法。在古代文学中,类似的表达常用来形容人群或事物的聚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描述聚集的场合。
在文化中,“云集景附”常用来形容盛大的场面,这与人对集体活动和盛大场面的重视有关。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各种大型**,如政治会议、文化节庆等。
这个成语给人以宏大、壮观的印象,常带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热闹、繁荣的场景,激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见证了各国代表云集景附,共同讨论全球性问题,那种场面令人印象深刻,感受到了国际合作的力量。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群贤毕至,云集景附,共绘蓝图,共筑梦想。”
想象一下,在一个宽敞的会议厅中,各国代表云集景附,他们的讨论声、掌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听觉体验。视觉上,可以看到各种不同肤色、服饰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幅多元和谐的画面。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gather in great numbers”或“assemble in force”,但这些表达没有“云集景附”那种诗意和宏大的感觉。
“云集景附”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人群或事物的聚集,还蕴含了一种壮观和宏大的美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中国若革命必行蜂起之策,一省倡仪,各方响应,云集景附,势必大强于法。
1. 【云】 (象形。《说文》:古文字形。象云回转形。“雲”为会意字,从雨,从云。本义:云彩。这个意义后作“雲”)。 同本义。
2.
【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集,群鸟在木上也。 、 《尔雅》-集,会也。 、 《诗·唐风·鸨羽》-集于苞栩。 、 《诗·周南·葛覃》-黄鸟于飞,集于灌木。
【组词】
集隼、 集凤
引申为停留。
【引证】
《国语》-人皆集于苑,己独集于枯。 、 《孟子·梁惠王上》-齐集有其一。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沙鸥翔集。 、 《聊斋志异·促织》-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可不释。
3.
【景】
(形声。从日,京声。本义:日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景,日光也。 、 《荀子·解蔽》-浊明外景,清明内景。 、 《尔雅》-四时和谓之景风。 、 《广雅》。按,犹日光风也。-南方景风。 、 江淹《别赋》-日出天而耀景。 、 《文选·张载·七哀诗》-朱光驰北陆,浮景忽西沈。 、 张衡《西京赋》-流景曜之韡晔。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景翳翳以将入。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
【组词】
景曜、 景光、 景焕、 景辉
4.
【附】
(形声。从阜,付声。从“阜”(fù),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bù)本义:小土丘。《说文》:“附娄,小土山也。”)。
沾着,附着。
【引证】
《诗·小雅·角弓》-如涂涂附。 、 《考工记·轮人》-是故涂不附。 、 马中锡《中山狼传》-丈人附耳谓先生曰:“有匕首否?”
【组词】
附缠、 附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