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54: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54:07
循名督实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按照名称来监督实际”。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名称与实际相符合,即名实相符。它源自《韩非子·定法》:“循名而督实,按实而定名。”在这里,“循名”指的是按照事物的名称或名义来进行考察,“督实”则是指监督其实际情况,确保名称与实际相符合。
在文学作品中,循名督实 常用于批评那些名不副实、表里不一的现象。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它的概念——强调名称与实际的一致性——是普遍认同的。在专业领域,如法律、管理学等,这个成语被用来强调制度和规则的严格执行,确保名义上的规定与实际操作相符。
循名督实 这个成语源自先秦时期,特别是法家思想中,强调法律和制度的严格执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意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频率可能不如一些更常用的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循名督实** 与儒家和法家的思想有关,强调诚信和实际效果。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被用来批评那些表面功夫做得好,但实际效果不佳的现象,特别是在政治和商业领域。
这个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正面的,因为它强调的是诚实和实效。它让人联想到那些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或组织。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评价一个新开的餐厅,如果它的装修和服务都很高档,但食物质量一般,我可以说它“名不副实”。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循名督实,诚信为本,
言行一致,人心所向。
在视觉上,循名督实 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严格的检查员,手持清单,逐一核对每一项实际与名义是否相符。在听觉上,它可能让人联想到严肃的会议或审查过程中的对话。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名副其实" (名副其实) 或 "名不副实" (名不副实),但这些表达在英语中的使用频率和语境可能与中文中的成语有所不同。
循名督实 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名称与实际的一致性,这在任何语言和文化中都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我更准确地表达对事物真实性的评价,同时也提醒我在自己的行为和言语中追求名实相符。
譬诸木犬,犹彼泥龙,循名督实,事归乌有。
1.
【循】
(形声。从彳,盾声。彳(chì),双人旁,与行走有关。本义:顺着,沿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循,行顺也。 、 《庄子·天道》-循道而趋。 、 《庄子·列御寇》-循墙而走。 、 《书·顾命》-率循大下。 、 《淮南子·本经》-五星循轨。 、 《淮南子·原道》-循天者,与道游者也。 、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循山而南。 、 《吕氏春秋·察今》-循表而夜涉。 、 《聊斋志异·促织》-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 、 清·姚鼐《登泰山记》-循以入。
【组词】
循轨、 循箫
2.
【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名,自命也。 、 《礼记·祭法》-黄帝正名百物。 、 《孟子》-名之曰幽厉。 、 《庄子·天运》-名公器也。 、 《乐府诗集》-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名之者谁。 、 《聊斋志异·促织》-自名“蟹壳青”。
【组词】
名品
3.
【督】
(形声。从目,叔声。本义:察看督促,监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督,察也。 、 《周礼·春官·大祝》-禁督逆祀命者。 、 《太玄卷一周》-植中枢,立督虑。 、 《史记·李斯传》-行督责之术。 、 《汉书·王褒传》-离娄督绳。 、 《汉书·公孙贺传》-督责大臣。 、 《汉书·高帝纪》-闻将军有意督过之。 、 《三国志·诸葛亮传》-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
4.
【实】
(会意。从宀,从贯。宀,房屋。贯,货物,以货物充于屋下。本义:财物粮食充足,富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實,富也。 、 《小尔雅》-实,满也,塞也。 、 《墨子经上》-实,荣也。 、 《素问·调经论》-有者为实,故凡中质充满皆曰实。 、 《孟子·梁惠王下》-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 、 汉·贾谊《论积贮疏》-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 、 《韩非子·亡征》-公家虚而大臣实。
【组词】
殷实;实核、 实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