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47: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47:45
供应:指提供所需的物品或服务,以满足需求或要求。这个词汇通常涉及物资、商品、能源、信息等的提供。
“供应”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指“供给”或“提供”。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涵盖了更广泛的经济和社会活动。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供应”可能具有不同的重要性和含义。例如,在资源匮乏的社会中,供应的稳定性和效率尤为重要。
“供应”通常与稳定、安全和满足感相关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有序的物流系统、充足的食物和资源,以及社会的繁荣。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参与组织一次社区活动,负责供应食物和饮料,确保每个人都能得到所需的支持和满足。
在诗歌中,可以将“供应”融入描述自然界循环的诗句中,如:“春雨供应着大地的渴求,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想象一幅画面:一辆满载食物的卡车驶入灾区,人们排队领取物资。这种场景可能伴随着救援人员的指挥声和人们的感谢声。
在不同语言中,“供应”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其核心含义相似。例如,英语中的“supply”和西班牙语中的“suministro”都指提供物品或服务。
“供应”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和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了解其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社会运作和资源分配的复杂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这个词汇的灵活运用可以增强沟通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1.
【供】
(形声。从人,共声。本义:摆设;陈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供,设也。 、 《后汉书·班彪传》-供帐。 、 《明史·海瑞传》-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 、 《明史·海瑞传》-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
【组词】
供帐、 供顿、 供馔、 供享、 供佛
2.
【应】
应和,响应。
【引证】
《国语·晋语》-龟往离散以应我。 、 《战国策·齐策》-齐王不应。 、 《吕氏春秋·顺说》-宋王无以应。 、 《韩非子·喻老》-桓侯不应。 、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无以应。 、 《史记·陈涉世家》-佣者笑而应。 、 《史记·陈涉世家》-宜多应者。 、 、 汉·贾谊《过秦论》-云集响应。 、 《资治通鉴·唐纪》-应者近万人。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金色而玉应。 、 《聊斋志异·促织》-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组词】
一呼百应;里应外合;应口、 应昂、 应嘴、 应响、 应机赴节、 应合、 应佛僧、 应令
受;接受。
【引证】
《南史·虞荔传》-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
【组词】
应事、 应役、 应供、 应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