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47: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47:22
“僧字”在中文中通常指的是“僧侣”的简称,即**中的出家人,他们放弃了世俗生活,专门修行佛法,以达到解脱和觉悟的境界。
在文学中,“僧字”可能出现在描述古代寺庙、故事或修行生活的场景中。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僧字”来指代和尚或尼姑,尤其是在非正式的对话中。在专业领域,如研究或**历史学中,“僧字”可能会有更精确的定义和使用。
同义词:和尚、尼姑、出家人、僧侣 反义词:俗人、在家者(指未出家的人)
“僧字”源自梵文“Bhiksu”,意为“乞食者”,在传入后,逐渐演变为指代出家人的词汇。随着时间的推移,“僧字”在中文中固定下来,成为对**僧侣的常用称呼。
在**传统文化中,僧字常常被视为精神导师和道德楷模,他们的生活和教诲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在社会背景中,僧字也常常参与到慈善、救灾等社会活动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提到“僧字”,人们可能会联想到宁静、超脱、智慧和慈悲等正面情感。在个人思维和表达中,这些情感可能会激发人们对精神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旅行中参观过几座寺庙,亲眼见到僧字们的生活状态,他们的平和与专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僧字”:
山间古寺钟声远,
僧字禅房诵经忙。
心随梵音入云端,
一念清净万虑忘。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僧字在静谧的寺庙中打坐,周围是古朴的建筑和青翠的竹林,远处传来悠扬的钟声。这样的场景会让人感到宁静和超脱。
在英语中,“僧字”可以对应为“monk”或“nun”,它们在西方文化中同样代表着**修行和精神追求。
通过对“僧字”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文化中僧侣的角色和意义。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称呼,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对于我的语言学和表达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1.
【僧】
(形声。从人,曾声。本义:和尚)。
同本义 指出家修行的男性佛教徒,俗称“和尚”,梵语“僧伽(samgha)”的省称。
【引证】
韩愈《山石》-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组词】
僧行、 僧众、 僧录司、 僧雏、 僧寮、 僧居、 僧衲、 僧靿袜儿、 僧正、 僧官、 僧纲、 僧腊、 僧伽梨
2.
【字】
(会意兼形声。从宀(mián)从子,子亦声。在屋内生孩子。本义:生孩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乳也。 、 《广雅》-字,生也。 、 《论衡·气寿》-妇人疏字者子活,数乳者子死。 、 《汉书》。颜师古注:“字,生也。”-六畜遂字。 、 《山海经·中山经》-苦山有木,服之不字。 、 《汉书·食货志下》-亭有畜字马,岁课息。
【组词】
字乳、 字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