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52: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52:04
供求率:这个词汇通常用于经济学领域,指的是市场上供应量与需求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它反映了商品或服务在市场上的供需平衡状态。供求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价格和市场稳定性。
供求率一词源于经济学理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个概念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它的演变反映了人类对市场机制理解的深化。
在现代社会,供求率的概念与市场经济紧密相关,它体现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性。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供求率的重视程度和理解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供求率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市场竞争、价格波动和经济稳定性。它可能引发人们对经济公平性和资源合理分配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通过观察某种商品的供求率变化,成功预测了其价格走势,从而在投资中获得了收益。
在诗歌中,可以将供求率比喻为爱情的平衡:
爱情如市场,供求率是那平衡的秤, 多一分少一分,都是失衡的痛。
供求率可能让人联想到图表和数据分析,视觉上可能是一系列曲线和柱状图,听觉上可能是财经新闻中的数据解读。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supply-demand ratio”,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概念相似,都用于描述市场供需关系。
供求率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学概念,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市场动态,还影响我们的投资决策和生活选择。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这一概念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分析和讨论经济问题。
1.
【供】
(形声。从人,共声。本义:摆设;陈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供,设也。 、 《后汉书·班彪传》-供帐。 、 《明史·海瑞传》-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 、 《明史·海瑞传》-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
【组词】
供帐、 供顿、 供馔、 供享、 供佛
2.
【求】
(《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
“裘”的古字。皮衣。
【引证】
《汉书》-乐正求。
3.
【率】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捕鸟的丝网。本义:捕鸟的丝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象丝网上下其竿柄也。-率,捕鸟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