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7:32: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7:32:35
奉承:指用言语或行为讨好别人,通常是为了获得某种利益或避免不愉快。它涉及夸大或不真实地赞美他人,以期获得对方的欢心或好感。
奉承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初的意思是“恭敬地侍奉”,后来逐渐演变为现在的含义,即通过言语或行为讨好他人。
在**传统文化中,奉承有时被视为一种社交技巧,但在现代社会,它往往被看作是不真诚和虚伪的表现。在西方文化中,奉承同样被认为是不诚实的行为,但在某些场合,如商业谈判或政治竞选,奉承可能是一种必要的策略。
奉承往往给人带来负面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涉及不真诚和虚伪。它可能让人感到不舒服或被利用。然而,在某些情况下,适度的奉承也可能被接受,尤其是在建立人际关系时。
在职场中,我曾遇到过同事对上司的奉承行为,这让我感到不舒服,因为它破坏了团队的真诚和信任。然而,我也意识到在某些情况下,适度的奉承可能是必要的,以维护良好的工作关系。
在诗歌中,奉承可以被用来讽刺或揭示人性的弱点:
他的话语如蜜糖般甜美,
却掩盖不了内心的虚伪。
奉承的言辞,如同毒药,
腐蚀着真诚的灵魂。
奉承可能让人联想到虚伪的笑容、夸张的赞美和讨好的姿态。在视觉上,它可能与虚假的广告或政治宣传相联系。在听觉上,它可能与夸张的赞美声或讨好的语气相联系。
在不同文化中,奉承的表现和接受程度各不相同。例如,在日本文化中,奉承(阿諛)可能被视为一种礼貌,但在西方文化中,它往往被看作是不真诚的行为。
奉承是一个复杂的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有着不同的含义和影响。了解奉承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奉承可以避免误解和冲突,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行为动机。
1.
【奉】
(会意。小篆字形,从手,从収(gǒng,双手),最上面像一串玉或树盖子。是用手捧物的意思。本义:两手恭敬地捧着 同: 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奉,承也。 、 《礼记·檀弓下》-黔敖左奉食,右执饮。 、 《汉书·蒯通传》-常山王奉头鼠窜。 、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愿奉璧往使。 、 《战国策·燕策》-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组词】
奉书;奉地图;奉手
2.
【承】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跽跪着的人,下面象两只手。合起来表示人被双手捧着或接着。本义:捧着)。
【组词】
承印、 承萼、 承盘
继承。
【引证】
《楚辞·招魂》。注:“续也。”-朱明未承夜兮。 、 《仪礼·少牢礼》。注:“犹传也。”-承致多福无疆于女孝孙。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组词】
承袭、 承家、 承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