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0:47: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0:47:19
“奉旨”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遵从的命令”或“按照的旨意行事”。在古代,的旨意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因此“奉旨”一词带有强烈的官方和权威色彩。
“奉旨”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奉”意为遵从,“旨”意为命令或旨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逐渐固定,主要用于描述遵从**或上级的命令。
在古代社会,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其旨意具有绝对的法律效力。因此,“奉旨”一词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权威结构。
“奉旨”一词给人以正式、庄重的感觉,同时也带有一定的历史沉重感。它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宫廷、官员和严格的等级制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很少直接使用“奉旨”这个词,但在阅读历史书籍或观看古装剧时,经常会遇到这个词,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运作方式。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奉旨行千里,心随明月归。”
想象一位古代官员手持圣旨,面色严肃地宣读**的命令,背景是庄严的宫殿和整齐的仪仗队,这样的场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by royal command”或“by order of the king”,同样体现了权威和正式性。
“奉旨”一词不仅是语言学*的一部分,也是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窗口。它帮助我们认识到古代社会的权威结构和等级制度,同时也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尊重和理解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1.
【奉】
(会意。小篆字形,从手,从収(gǒng,双手),最上面像一串玉或树盖子。是用手捧物的意思。本义:两手恭敬地捧着 同: 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奉,承也。 、 《礼记·檀弓下》-黔敖左奉食,右执饮。 、 《汉书·蒯通传》-常山王奉头鼠窜。 、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愿奉璧往使。 、 《战国策·燕策》-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组词】
奉书;奉地图;奉手
2.
【旨】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象“匕”(bǐ)即匙形,下面是口,以匙入口,表示味道好。”“口”隶变为“日”。《说文》:“从甘,匕声。本义:味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旨,美也。从甘,匕声。 、 《诗·鲁颂·泮水》-既饮旨酒。 、 《仪礼·乡饮礼》-告旨。 、 《礼记·学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组词】
旨甘、 旨味、 旨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