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51: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51:53
“大悲”一词在汉语中通常指的是极度的悲伤或悲痛。它强调了悲伤的深度和强度,通常用于描述那些超出一般悲伤程度的情感体验。
在文学作品中,“大悲”常用来形容主人公经历的重大悲剧或深刻的情感失落。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大悲”来形容自己或他人经历的特别悲伤的。在领域,特别是在**中,“大悲”有着特殊的含义,指的是菩萨对众生无边的慈悲和救渡。
“大悲”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大”和“悲”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大”常用来表示程度或规模的极端,而“悲”则是悲伤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悲”逐渐被用来形容那些特别深刻和强烈的悲伤情感。
在文化中,“大悲”常常与文化紧密相关,特别是在描述观音菩萨的慈悲时。在社会生活中,“大悲”也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影响深远的社会悲剧,如自然灾害、战争等。
“大悲”这个词往往能唤起人们对于生命中不可逆转的损失和痛苦的深刻共鸣。它让人联想到泪水、沉默和内心的挣扎。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失去亲人的经历中深刻体会到了“大悲”的含义。那是一种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的情感,只能在沉默和回忆中慢慢消化。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大悲”:
在那无星的夜,
大悲如潮涌,
淹没了我所有的希望与梦。
视觉上,“大悲”可能让人联想到灰暗的天空、枯萎的花朵或孤独的身影。听觉上,它可能与低沉的音乐、哭泣的声音或寂静的夜晚相关联。
在英语中,“大悲”可以对应为“profound sorrow”或“deep grief”,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悲伤的深度和强度。
通过对“大悲”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悲伤的复杂性和它在人类情感中的重要位置。这个词不仅帮助我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也让我对周围人的悲伤有了更深的同情和理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对于丰富我的情感表达和增强同理心至关重要。
1.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2.
【悲】
(形声。从心,非声。本义:哀伤;痛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悲,痛也。 、 《广雅》-悲,伤也。 、 《诗·小雅·鼓钟》-忧心且悲。 、 《诗·召南·草虫》-我心伤悲。 、 《素问·宣明五气篇》-并于肺则悲。 、 《淮南子·天文》。注:“西南方之大壑也。言深峻,临其上令人悲思,故名。”-至于悲谷。 、 晋·干宝《搜神记》-何哭之甚悲也。 、 《乐府诗集·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组词】
悲怆、 悲怨、 悲惋、 悲吟、 悲忧、 悲郁、 悲涕、 悲哭、 悲怒、 悲疚、 悲戚、 悲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