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19: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19:37
“恭逢其盛”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恭敬地遇到或参与某个盛大的场合或**。基本含义是指在某个重要的、值得庆祝的时刻或活动中,以恭敬的态度参与其中。
“恭逢其盛”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文化中,尊重和礼仪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因此,“恭逢其盛”这个成语体现了在重要场合中保持恭敬和尊重的传统观念。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庄重和尊敬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历史性的时刻和重要的社会活动。它也可能唤起人们对过去重要**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自己参与某个重要活动的经历,如毕业典礼、婚礼或重要的家庭聚会。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恭逢其盛”来增强描述某个重要时刻的氛围,如: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恭逢其盛心自喜,百年好合共此时。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庄重的仪式场景,人们穿着正式,表情严肃而恭敬。听觉上,可能联想到庄严的音乐或仪式上的宣言。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 be present at a grand occasion”或“to attend a momentous event”,但这些表达没有“恭逢其盛”所包含的恭敬和尊重的意味。
“恭逢其盛”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一个行为,还传达了一种态度和情感。在学*汉语和理解**文化时,了解和使用这样的成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在特定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情感和行为。
这是卿等调燮之功,使朕恭逢其盛。
可惜今年殿试都不能~,愚姐妹向来并未用功,今年不去,倒是借此藏拙。
1.
【恭】
(形声。从心,共声。本义:恭敬,谦逊有礼)。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皇矣》-密人不恭,敢距大邦。 、 《尔雅》-恭,敬也。 、 《礼记·曲礼上》疏-何胤云,在貌为恭,在心为敬,何之所说,从多举也。 、 《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 《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执辔愈恭。
【组词】
恭默、 恭倨、 恭恪、 恭敬、 恭和、 恭逢其盛、 恭素
2.
【逢】
(形声。从辵(chuò),表示与行走有关。夆(fēng)声。本义:遭逢,遇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逢,遇也。 、 《左传·宣公三年》-魑魅罔两,莫能逢之。 、 《楚辞·天问》-而亲以逢殆。
3.
【其】
期限。 同: 期
【引证】
《易·系辞下》-既辱且危,死其将至。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jī),变成“其”。(jī)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4.
【盛】
(形声。从皿,成声。(chéng)本义:盛在祭器中的黍稷)。
旺盛;兴盛。
【引证】
《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 韩愈《送孟东野序》-国家之盛。 、 《史记·蔡泽列传》-物盛则衰。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组词】
盛古、 盛族、 盛气、 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