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58: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58:06
词汇“息休”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古汉语词汇或者是某个特定领域的术语。由于“息休”不是一个标准的现代汉语词汇,我们将从最契合的角度进行分析。
“息休”可以理解为“休息”或“停止活动以恢复体力”的意思。其中,“息”通常指停止、休息,而“休”也有休息、停止工作的含义。
由于“息休”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语境中可能出现在古文、历史文献或特定领域的文本中。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营造一种古朴或正式的氛围。
“息休”可能是由古汉语中的“息”和“休”组合而成,这两个字在古代汉语中都有休息的意思。随着语言的发展,“休息”成为了更常用的词汇,而“息休”则较少使用。
在古代社会,人们对于休息和工作的平衡有着深刻的认识,因此“息休”这样的词汇反映了古人对于生活节奏的控制和调节。
“息休”给人一种宁静、放松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田园生活、自然和谐的景象。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在阅读古文或历史书籍时遇到“息休”这个词,它提醒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要适时休息,保持身心健康。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息休”来表达一种宁静的氛围: “晨曦微露,鸟儿息休, 林间静谧,心随风悠。”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田园风光,农夫在田间休息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自然的声音,如鸟鸣、风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息休”的词汇,但“休息”的概念是普遍存在的。
“息休”作为一个古汉语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体现了古人对于休息的重视。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背景和语言的演变。
1.
【息】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息,喘也。 、 《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亦孔之。 、 《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尚不敢惕息。 、 《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则心惕息。 、 《汉书·苏武传》-武气绝,半日复息。 、 《明史·王复传》-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
【组词】
喘息、 息息、 息窒、 息响、 息贲
2.
【休】
(会意。从人,从木。人依傍大树休息。本义:休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休,息止也。 、 《尔雅》-休,息也。 、 《诗·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 《五经文字》-休,象人息木阴。 、 《汉书·王莽传》。注:“庇荫也。”-诚上休陛下余光。 、 《诗·大雅·民劳》-汔可小休。 、 《礼记·月令》-毋休于都。 、 《史记·高帝纪》-止宫休舍。 、 唐·杜甫《兵车行》-未休关西卒。 、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景公猎,休,坐地而食。 、 岳飞《五岳祠盟记》-故且养兵休卒,蓄锐待敌。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休于树 、 《资治通鉴·唐纪》-命士少休。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将士更休。 、 、 《聊斋志异》-既暮,休于旅舍。
【组词】
休日、 休舍、 休士、 休坐